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12米宽大棚养殖水稻,以及12米宽大棚养殖水稻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稻壳处理和铺设:将储存一年的稻壳粉碎后加水堆放,播种前用清水浸泡两天以保证充分吸水。播种前一天晚上,将浸透的稻壳取出,控制水分。 基质制备:每平方米需要0.5公斤新基质苗圃养分和4公斤浸水干稻壳。混合后,搅拌均匀。 矩阵放置:将2厘米厚的基质铺在固定的育苗盘上。
温度:播种后出苗前,苗床温度应控制在25℃~30℃,促进早期快速发展。出苗后,苗床温度应控制在20℃~25℃。在这期间,如果春天寒冷或长时间下雨,应在棚子上盖上草席。温度应控制在2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0℃。(2)水分:从播种到出苗期间,主要目的是保暖保湿,一般不浇水。
苗床选择与施肥:选择环境好、无公害、背风向阳、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强、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沙质、酸性土壤(pH低于5)的菜地作为苗床。冬季种植绿肥,夏季种植大豆、玉米或蔬菜,进行连续施肥和保护。
选择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种植。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合水稻生长,同时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选用高质量的***。挑选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为丰收打下基础。 注意播种时间。不宜过早进行播种,避免因气温低而影响***发芽。 控制浇水。
大棚内的温度变化对于水稻苗的生长至关重要。在温度下降时,适当的增温措施是必要的。发芽的理想温度区间为10-42℃,最适宜的温度为28-32℃,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发芽速度最快,发芽整齐度也最佳。在水稻的苗期,***处理至关重要。
若大棚配备有地膜,则在下午三四点钟时应及时盖上地膜以增温保温,白天则需揭掉地膜以通风散湿。当室外温度降至0℃以下时,可以在后半夜***取额外措施,如在大棚内点燃蜡烛、烤灯、喷灯或使用大棚增温块等,以提升棚内温度。在浇水方面,应尽量减少浇水的次数和量。
做好温度管理:棚内温度尽量保持在22一25℃不要超过28℃,最低不低于10℃,有地膜的大棚,下午三四点钟,就要盖上地膜增温保温,白天揭掉地膜通风散湿,做到昼揭夜盖。当室外温度低于0 ℃时, 可以在后半夜,在大棚内点蜡烛、点烤灯、点喷灯、或点燃大棚增温块增温。
低温冻害发生的条件:当温度达到零下6℃以下,***会受冻,温度达到零下3℃以下苗会受冻。要多多观测棚内温度。防冻害的时间:一般在凌晨0-1时,不可以在凌晨之前。早了对冻害防效差。
播种密度大根系发育不良的就转变为弱苗。晴天在早上通风,傍晚闭棚,如果在中午温度最高时才进行通风,秧苗忽热忽冷,易发生青枯病;通风口要随着叶龄变化而改变,通风口位置也要更换,以免长时间通风而导致近风口处的秧苗由于低温而矮化。
稻苗喜高温,稻苗的最适生长温度25-28,但是温度太高的话,又会影响大棚内的湿度,进而影响稻苗的生长,所以要注意要适时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注意通风。大棚稻苗养殖要注意:播种至出苗。管理目标:保温保湿,确保出苗整齐。棚内温度30—32℃,超过35℃时,通风降温,防止高温蒸芽。
一般来说,较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水稻大棚一般每天浇水一次或每两天浇水一次。在其他气候条件下,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水稻生长情况来判断浇水的频率。尽量避免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以确保水稻生长良好。最好的方法是定期观察土壤湿度,并根据需要及时浇水。
浇水标准是早晨太阳出来前,如果稻叶尖上有大的水珠时,不应浇水,没有这个水珠就应当早上浇一次透水。因抛秧盘育苗的根系不能扎到土中,浇水时不能完全按着这样的标准浇水,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就是把握需浇水时一次浇透,不要勤浇水的原则,如需浇水时应在上午10点前浇。
品种选择:选择当地主推的稳产、高产、抗病、品质优良、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的良种,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含水率不高于15%,***必须每年更换一次。***用量:每公顷精选***40-60公斤,即每亩用3-4公斤。
关于12米宽大棚养殖水稻和12米宽大棚养殖水稻怎么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12米宽大棚养殖水稻怎么样、12米宽大棚养殖水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怎样修建水产养殖大棚
下一篇
人工养殖蝗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