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革胡子鲶养殖技术,其中也会对革胡子鲶和胡子鲶的区别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水质管理是关键,保持水深1米以上,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如发现缺氧,及时换水。水中可以放置浮萍,有助于净化水质。捕捞前一个月要勤换水,避免池底积存异味。虽然革胡子鲶抗病性强,但仍需定期预防疾病,可用漂***等药物进行防治。在饲料转换时,需逐步过渡,防止肠炎的发生。
在我州,人工养殖胡子鲶的规模较大。野生的过山鳅是肉食性鱼类,然而在家庭养殖中,它们的食性趋向杂食,这使得它们的生长速度较快。得益于其特殊的辅呼吸器,过山鳅适应了高密度池塘养殖的环境,成为了一种适宜人工养殖的鱼类品种。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饲养管理:投喂:投喂量根据鱼苗摄食情况适当调整,少量多餐,以鱼苗半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分池:水温合适时,鱼苗生长很快,容易形成过密,需及时分池,分池应在早晚进行,操作要细致。池塘养殖方式: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坚实等。
池塘:每亩池塘使用25kg生石灰或5kg漂***兑水进行全池泼洒,7天过后,进行试水。放养:每亩池塘(水深5m)放养10000-15000尾幼苗(体长约为3cm)。饲养:每日的投喂量为鲶鱼总体重的8-10%左右,每天投喂2-3次。
养殖技术 池塘建造:鲶鱼养殖池塘有下挖式、地面式等,池壁以砖体结构为宜,池壁和池底必须要确保不漏水并用水泥抹平,池底放少量瓦筒、瓦坛等作为人工洞穴供鲶鱼栖息、藏身。
饵料充足:充足的饵料能减少互相残食。养殖初期以鱼粉、细糠、豆饼等混合饵料为主,日投饵量约为鱼总量的5到10%,每日分三次投喂。随着鱼体长大,日投饵量的比例逐渐减少,可改为二次投喂。同时,多投青饵如漂萍等,适当施用猪粪。
蟾胡子鲶不论单养或混养,应抓住如下技术环节:池塘条件:池塘面积3—5亩为好,水深1—1 5米,要求进、排水方便、池堤坚固、防漏保水、底部平坦、年终能干池抓鱼。鱼种放养前要干池消毒。鱼种规格:小苗要经小池短时间强化到体长十厘米左右在六月放养,规格为求一致。
如果适当增加饲料,混养可为每亩池塘带来50至75千克的额外鲶鱼产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混养的池塘必须确保年底能够干池起水,否则可能不适合混养蟾胡子鲶。
饲料:经越冬后的亲鱼必须***取强化培育,最好投喂颗粒饲料(鱼粉60%,麸皮20%,米糠20%)。投饵量为亲鱼总量的3%~8%。水质变化或水温下降,投饵量减少。(5)冲水***:在亲鱼培育过程中,每周冲水1次,对亲鱼的性腺发育有促进作用。
克以上个体的所有鳍条边缘均有淡红线环绕。革胡子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细嫩、易繁殖、适应性强、耐低氧、抗低温能力强等优点,养殖一年可重达2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以上。革胡子鲶性成熟年龄约为10个月,繁殖季节为4-10月份,产卵习性类似于鲤鱼,而不同于本地的胡子鲶和蟾胡子鲶。
在下雨天要注意检查池塘拦鱼设施,防止逃鱼,并注意防蛇、鼠等危害。胡子鲶疾病较少,常见的有打印病、肤霉病、肠炎病。
鲶鱼:又称本地鲶鱼、土鲶,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多为野生,但也可人工养殖,肉质鲜美,市场价格较高。大口鲶鱼:外貌与鲶鱼相似,但口奇大,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肉质较为平常,价格便宜。胡子鲶:又名塘鲺、塘角鱼,有8根胡须,上下各4根,营养价值高,口感好。
水质管理:鲶鱼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宜,一般情况下10~15天换掉1/3的池水,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应及时注入新水,闷热或雷雨天气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
鲶鱼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池塘条件:池塘面积应达到15亩左右。池深需为2米,水深保持在5米左右。池塘底部应有约10厘米厚的底泥。鱼苗放养:选择体长5厘米以上的健康鱼苗进行放养。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500尾左右,以保证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饲料投喂:养殖前期主要投喂鸡鸭的内脏等动物性饲料。
池塘:每亩池塘使用25kg生石灰或5kg漂***兑水进行全池泼洒,7天过后,进行试水。放养:每亩池塘(水深5m)放养10000-15000尾幼苗(体长约为3cm)。饲养:每日的投喂量为鲶鱼总体重的8-10%左右,每天投喂2-3次。
鲶鱼的养殖方法如下;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5亩,池深2米,水深5米,池塘底泥在10厘米左右。鱼苗放养,鱼苗放养规格为体长5厘米以上,放养密度为500尾。饲料投喂 所用饲料主要有2种,养殖前期喂鸡鸭的内脏,养殖后期喂野杂鱼。饲料在投喂之前需要进行粉碎加工。
关于革胡子鲶养殖技术,以及革胡子鲶和胡子鲶的区别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大棚圆桶养殖鲈鱼的成本和利润如何
下一篇
养殖大棚用什么的灯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