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蛋鹌鹑养殖周期

简述信息一览:

鹌鹑人工养殖技术

鹌鹑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笼舍:笼舍应光线微暗,夏季通风良好,防止猫、狗、鼠等危害。笼舍内应设有照明设备,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饲养密度按笼舍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饲料:饲料应营养丰富、纤维少,品种多样化。

适当调节温度,严格控制畜禽,防止狗、猫、鼠等动物的侵害或人为干扰。在夜晚需要有适当的光照,因此需要安装照明设备,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饲养密度应按笼舍的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饲养100-150只雏鹑或60只成年鹌鹑左右。如饲养干料,还需要配置饮水器和料槽;如果饲养湿料,则需要将干料与水混合。

 蛋鹌鹑养殖周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鹌鹑的人工养殖方法如下:育雏室准备与消毒:育雏室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确保无病菌残留。在雏鹌鹑进入前23天,观察并调整室内温度,确保温度适宜。温度控制:鹌鹑出生后15天,温度控制在3940度。610天,温度降至3637度。1124天,温度逐步降低至3233度。

光照管理:在产蛋期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每天保持16小时的光照时间,夜间使用60瓦电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孵化:可选择自然孵化或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时,孵化温度略高于鸡雏,室温保持在20~23℃,相对湿度65%左右。快出雏时湿度增至80%以上,并常通风换气。

鹌鹑养殖技术

1、鹌鹑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繁殖技术:选种:选择眼大小适中、颈细长、头小圆、羽毛有光泽、肌肉丰满、神情和善的种鹑。避免选择声音长而连续、体壮胸宽、鹑爪完全伸开的个体。配种: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4~6月龄开始配种繁殖,繁殖期1年,需年年更换。光照管理:在产蛋期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

 蛋鹌鹑养殖周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鹌鹑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笼舍摆放、饲料配置以及温湿度调节,注意事项也围绕这些方面展开:笼舍摆放: 地点选择:笼舍应摆放在通风流畅、向阳、光线好且保温效果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鹌鹑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养殖模式:一般***用分层式养殖模式,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效率。

3、鹌鹑的养殖方法和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建筑笼舍 笼舍设计:笼舍应***取竹木结构,尺寸为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 环境条件:笼舍应设置在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且保温的房屋内,保持冬暖夏凉,避免畜禽和人为骚扰。

4、鹌鹑养殖的要点如下:繁殖技术 选种:选择眼大小适中、颈细长、头小圆、羽毛有光泽、肌肉丰满的种鹑,避免近亲鹑。雌鹑要求腹部容积大,体重适中;雄鹑要求啼声宏亮、体壮胸宽。 配种: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4~6月龄为最佳配种年龄。交配最好在早晨第一次喂饲后进行,以提高受精率。

5、鹌鹑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笼舍:笼舍应光线微暗,夏季通风良好,防止猫、狗、鼠等危害。笼舍内应设有照明设备,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饲养密度按笼舍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饲料:饲料应营养丰富、纤维少,品种多样化。

6、鹌鹑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种与繁殖技术:育苗与选种: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鹌鹑苗进行养殖,同时注重品种的优良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鹌鹑品质。繁殖管理:掌握鹌鹑的繁殖周期,进行科学的配种和繁育,确保繁殖效率和后代质量。后期护理:对生产后的鹌鹑进行精心护理,促进其快速恢复和再次生产。

鹌鹑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鹌鹑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笼舍摆放、饲料配置以及温湿度调节,注意事项也围绕这些方面展开:笼舍摆放: 地点选择:笼舍应摆放在通风流畅、向阳、光线好且保温效果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鹌鹑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养殖模式:一般***用分层式养殖模式,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效率。

鹌鹑养殖通常***用分层式养殖模式,养殖笼舍应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和有利于保温的地点进行摆放。 鹌鹑的饲料配方应均衡,一般包括玉米、豆饼、菜籽饼、麦麸、鱼粉、粗糠、骨粉、食盐、维生素、抗生素以及其他必需的微量元素。

- **干燥、通风、安静的环境**:鹌鹑需要一个干燥、通风且安静的养殖环境。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和积水。同时,养殖箱的大小要适中,便于清洁和管理。- **温度控制**:鹌鹑对温度较为敏感,特别是雏鹌鹑阶段。

蛋鹌鹑的饲喂技术及饮水技术有哪些?

1、蛋鹑的饲喂技术和饮水技术是其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首先,蛋鹑的饮水应***用自由饮水、不断水的方式,每日清洁饮水器具一次,确保水质清洁与充足供应,避免因缺水导致产蛋率下降。

2、温度与湿度控制 温度: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差,前三天需保持在3736度,410天为3532度,之后每周降低23度,直至脱温后保持在2225度。 湿度:育雏前期,因适温高,室内干燥,需适当洒水,控制相对湿度在60%65%。随着鹌鹑排泄量增加,每天及时通风排湿,保持湿度在55%60%左右。

3、温度湿度: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前3天要保持在37-36°C,4-10天保持在35-32°C,之后每周要降低温度2-3°C。饮水开食:开食前2小时应该在鹌鹑苗饮用水里添加开口药,开口药连饮3-5天,开食时间一般在鹌鹑出壳24小时后比较好。

4、鹌鹑的饲养技术涉及多个阶段,从出壳雏鸟到产蛋期,需特别关注环境卫生和温度控制。出壳鹌鹑阶段,育雏室需严格消毒,温度在1-5天内保持在39-40℃,之后逐渐降低至36-37℃,10天后降至33-35℃。雏鸟出壳后,用淡***高锰酸钾饮水并添加饲料。15天后,根据体型大小转移至笼养,以防疾病发生。

5、开食:出壳1天后喂蒸熟蛋黄和碎玉米,一周后饲喂混合饲料,一天喂5~6次,饲料要拌湿并勤喂冷开水。 强制换羽 实施方法:如需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停料4~7天并保持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并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期间饮水不可中断,并淘汰病弱个体。

关于蛋鹌鹑养殖技术和蛋鹌鹑养殖周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蛋鹌鹑养殖周期、蛋鹌鹑养殖技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