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农田泥鳅养殖技术

今天给大家分享农田泥鳅养殖技术,其中也会对水田养殖泥鳅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简述信息一览:

泥鳅苗饲养方法,为什么养泥鳅十养九亏

1、为什么养泥鳅十养九亏 在养殖泥鳅时需要选择质量好的种苗,因为种苗的质量就决定成活率,但一般质量好的种苗价格会稍高一些,而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成熟的养殖技术以及防逃措施,就会导致泥鳅苗死亡或者逃跑,给养殖造成损失。

2、技术是泥鳅养殖的基础,其一是饲喂管理,必须定时定量的投喂优质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其二是水质调控,事实上不管是养泥鳅还是养其他鱼都离不开水质调控,其三是病害防治,一旦爆发病害就很难控制了,最好是先进行少量试养,等充分掌握养殖技术后再扩大规模。

农田泥鳅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泥鳅十养九亏是因为没有选择好的种苗,养殖技术出错造成的,泥鳅是底栖鱼类,主要生活在有淤泥的静水中,最适宜的水温需要在22-28度之间,选择向阳、水源充足、有黏性土壤的池塘养殖泥鳅最佳,挑选品质较好的泥鳅苗放养,每天喂食2-3次。

4、养泥鳅十养九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选择好的种苗以及养殖技术出错。具体来说:种苗选择不当:泥鳅养殖对种苗的品质要求较高。品质不好的泥鳅苗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死亡或逃跑现象,导致成活率降低,从而影响养殖效益。养殖技术出错:泥鳅是底栖鱼类,对养殖环境和温度有特定要求。

5、例如专业的销售渠道,这就导致养殖户不得不承担滞销的风险,稍不留神就可能会亏本。综上所述,泥鳅是重要的经济型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养殖,但养泥鳅要赚到钱却并不容易,其一是泥鳅种苗市场鱼龙混杂,其二是对养殖技术要求比较高,其三是缺少专业的销售渠道,不解决这些问题养泥鳅几乎是十养九亏。

农田泥鳅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培肥水质:放养前10天泼洒氨基酸肥,促进泥鳅喜食的水生动植物繁殖。放养泥鳅苗 选苗:选择游动快、表皮无损、健康无病害、3至4厘米长的泥鳅苗,运输时小心避免伤害,放养前用食盐水消毒。 放养密度:最佳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每亩放养1万尾泥鳅苗。

农田养殖泥鳅水位要多深?

1、农田养殖泥鳅时,水位的控制不宜过深。 理想的水位大约在一米左右,这样泥鳅能够健康成长。 泥鳅的饲养水体不需要过深,因为它们对食物的选择较为宽泛。 泥鳅不仅喜欢吃肉类,而且生长速度较快。

2、养泥鳅的合适水深应保持在100150cm。以下是关于养殖泥鳅水深的详细解水深范围:泥鳅养殖的水位应控制在100150cm之间,这个水深范围有助于泥鳅的生长和活动。淤泥深度:除了水深外,池底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淤泥,淤泥的深度建议在1015cm之间。淤泥可以为泥鳅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其觅食和繁殖。

3、适宜的水位应介于100至150厘米之间,这样可以确保泥鳅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同时也能维持水质的稳定。此外,池塘底部应铺设10至15厘米厚的淤泥,这有助于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保护泥鳅免受外界的干扰。

4、泥鳅不怕水深,泥鳅养殖按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来确定养鳅的水位,一般养水深30∽70㎝。精养水深2m左右。具体情况以实际为准。养殖泥鳅时,池塘水位宜浅,不宜过深,一般控制在100cm以内。如果是春秋季节,水温不超过25℃,投放泥鳅水花苗时的水深在50cm左右,投放泥鳅寸苗时的水深在70-80cm左右。

5、进出水口设有双层网栅,防止外泄。 水深开始时,稻苗长高时可浅10厘米左右,水位20-30厘米。 稻田养殖泥鳅的放养密度。 体长3厘米左右的泥鳅苗,每平方米应放0.1~0.2公斤,即30~50尾。 每亩约20,000至25,000尾。 稻田养殖泥鳅饵料的选择与投放。 泥鳅特别喜欢吃鱼肉。

稻田养殖泥鳅!该怎样在稻田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稻田里不种水稻的_百度...

1、建平水缺:平水缺一般建在依傍排水沟的田埂上,其高度根据稻田的水位来确定。当水稻移栽后,排水口的地方用砖块砌成,竖放平铺各两块整砖。平铺砖块始终与稻田内的水面相平,口宽 30 厘米左右。平水缺做好后,外侧装置拦鱼栅。

2、稻田养殖泥鳅,防逃措施至关重要,确保养殖成效。首先,精心布置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应设于田埂两端,确保水流均匀流经全田。在进排水口安装坚固的拦鱼设施,如铁丝网、竹条或柳条制成的拦鱼栅,栅孔大小需兼顾不阻水、不逃鳅,用密眼铁丝网覆盖,以防泥鳅逃逸。

3、稻田改造与设施建设 稻田改造:稻田四周需挖宽23米、深0.81米的环沟,环沟占总面积的10%15%左右。同时,从中间留大概25米宽的区域,以方便机械作业。田埂加固:田埂需结实且保水保肥,注意做好防渗漏工作,如砌砖墙抹水泥面,以防止泥鳅逃逸和水流失。

4、稻田养殖泥鳅 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性能良好、光照充足的稻田,加高、加宽田埂,设置排水口、进水口及防逃设施,挖缓冲凼和凼池。 鳅种投放:晾晒稻田后施肥,插秧后710天投放健康无损伤的泥鳅种,每平方米投放3040尾。

5、稻田改建 养泥鳅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

夏季养殖泥鳅如何预防常见病害?

增加水的深度。一般水深为0.8-1m。(2)以恒流微流的方式换水,降低水体温度。夏季泥中发病率最高,尤以水霉菌、鳃病和肠炎发病率最高。经常用1X10-6漂***溶液撒满整个罐,或将大蒜和韭菜捣碎,加入浓缩物中喂养,可以预防疾病。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每日1次,连续3天。也可每亩水面用15-15kg生石灰,然后撒在整个池内。

泥鳅养殖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优化饲养环境:选择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养殖。确保水质清洁,避免使用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苗种放养前,彻底清整、消毒池塘,并种植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遮荫、舒适的生活环境及天然饵料。

气泡病 该病因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不足、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或溶解氧过于饱和引起。患病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发病时,先加注新水,同时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平时投饵时注意适量与多样化,加强水质管理,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控制鳅池水质:夏季鳅鱼池的水质酸碱度以PH值7—8之间较适宜,如果池水长时间呈酸性,可以向池内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做好病害预防:夏天泥鳅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烂鳃病、水霉病、肠炎尤为突出。

泥鳅苗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如下:气泡病 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它气体含量过多。 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在泥鳅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关于农田泥鳅养殖技术,以及水田养殖泥鳅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