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田螺的养殖技术***,以及田螺的养殖方案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1、在养殖田螺时,应选择具有流动水源的地方,最好是前有流水、野水丰富的地方。将田螺放入池塘后,可以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食物。 投喂的食物如青角、鱼内脏等应切碎并与米糠等饲料拌匀后投喂。菜饼、豆饼等则需浸泡至软化,以便田螺更容易摄食。
2、在自然水域中,田螺的养殖可以***用粗放的方式,只需保持水体的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能够满足田螺的生长需求。田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疾病较少,只需避开大量农药和化肥的毒害,溪滩、稻田、池塘等常见水体都可作为养殖场所。
3、田螺养殖需要注意多方面要点。首先是养殖场地的选择,田螺适应能力强,可在池塘、水田等地方养殖。养殖场地要有良好的水源,水质要清新、无污染,且溶氧量充足,pH值保持在5-5之间。池底最好有一定厚度的软泥,为田螺提供栖息和觅食场所。
4、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每隔三天喂食一次,单次喂食量不超过田螺体重的3%。同时,应确保食物已充分软化,便于田螺食用。 定期施肥:在田螺生长旺盛的季节,应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以满足其对食物的大量需求。施肥时应控制用量,最好稀释后均匀施于土壤中,避免造成肥害。
5、饲喂管理 田螺的食物包括幼嫩水草和浮游生物等。养殖时,可用牛粪或鸡粪投喂,同时促进浮游生物和水草的生长,为田螺提供更多食物。也可使用麦麸、豆粕、玉米粉按6:3:1比例调配的饲料。 捕捞上市 收获田螺时,***用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
农户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田螺养殖的技术。养殖场地应具备充足水源、良好水质、腐殖质土壤和便利交通。最好能有自然水流。养殖池一般宽度5到6米,长度10到15米,根据地形调整。四周建造高度约50厘米的埂。两头开进出水口,并安装拦网,防止田螺逃逸。
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田螺养殖业正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田螺的产量和质量,养殖者还需要注意水体的清洁和管理,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养殖密度,确保田螺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田螺的养殖效益。
养殖管理 在自然水域中,田螺的养殖较为粗放。保持水体肥沃,定期投入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以满足田螺的生长需求。在高密度养殖时,应使用适合的配合饲料。日常管理 严格控制水体不受农药、化肥污染。防止鸭、蛇、鼠、鸟等天敌侵入。定期清除水中的杂草和草根。
- **疾病防治**:田螺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疾病。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和预防工作,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并投喂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或添加剂以提高田螺的抗病能力。同时一旦发现有病害发生要及时***取隔离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扩散蔓延。
种螺搜集: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放养繁殖: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
养田螺技术方法 场地:养殖田螺需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池底部需要有10厘米厚的肥泥,周围要有护栏,防止田螺逃跑。投放:将养殖池消毒之后,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田螺投放在池底。
在家饲养田螺的方法如下: 饵料投喂:人工投喂的饵料主要包括米糠、麦麸、菜屑、豆渣和动物下脚料等。在15°C以下的水温下不投喂,20°C至28°C的水温最适合田螺摄食和生长,应大量投喂。每天或隔天投喂一次,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饵料应在固定的食场遍洒。
养殖水体应无毒无污染,避免使用农药,尤其是稻田养殖时。 保持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可***用半流水式养殖。 底泥厚度控制在10-15cm,水体旁可种植水莲,布置树枝、石块等。 水深保持在30-40cm,每周换水1-2次,pH值控制在7-8之间。
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养殖环境选择:田螺适应能力强,但养殖场所应建立在远离污染、无毒害的地方。养殖田间可选择水稻田、池塘泥土或水坑,保证有足够的淤泥,泥土深度保持在35厘米以上。种植水生植物:在田间种植水生植物或与水稻一起养殖,为田螺提供天然饵料、遮阳条件,并降低水温。
在自然水域中,田螺的养殖较为粗放。保持水体肥沃,定期投入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以满足田螺的生长需求。在高密度养殖时,应使用适合的配合饲料。日常管理 严格控制水体不受农药、化肥污染。防止鸭、蛇、鼠、鸟等天敌侵入。定期清除水中的杂草和草根。
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
养田螺技术 选址建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 繁殖培育:注意雌雄配比,保持适宜密度,以利于自然繁殖。 饲养管理:投喂适量饲料,调节水质,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做好病虫害防治。田螺的食物习性 田螺主要吃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
定期清除杂草和草根。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寒冷天气每周换水1次至2次,并撒切碎稻草以利于越冬。经过一年的养殖,幼螺可达10至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时***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田螺的运输简便,可用竹篓、木桶等盛装,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
在养殖田螺时,应选择具有流动水源的地方,最好是前有流水、野水丰富的地方。将田螺放入池塘后,可以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食物。 投喂的食物如青角、鱼内脏等应切碎并与米糠等饲料拌匀后投喂。菜饼、豆饼等则需浸泡至软化,以便田螺更容易摄食。
田螺养殖相对简单,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场地选择与建设:田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但应选择无污染的地点,如稻田、池塘或水坑。确保土壤肥沃且深度在35厘米以上,淤泥丰富有利于田螺生长。水质管理:养殖田螺时,水质要保持肥沃,并定期施肥,类似于种植水稻,需大量肥料支持其生长。
田螺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动物,很少发生疾病,在家养殖时,要保持水质新鲜清洁,可以选择池塘水或者河水进行养殖,夏季强光时,及时将鱼缸搬回室内,以免水温过高影响田螺生长。
养殖方法: 温度控制:田螺的生活适温为1040℃,最适温度为2028℃。夏季需防高温,避免水温超过致死上限;冬季越冬时,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以防产生有毒物质。 溶氧要求:田螺对水中溶氧敏感,要求每升水中溶氧在4毫克以上。溶氧降到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降到5毫克时,会引起死亡。
关于田螺的养殖技术***和田螺的养殖方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田螺的养殖方案、田螺的养殖技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