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鲤在高密度养殖时易发生鱼病,因此,需加强鱼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鱼病的预防。饲养期间定时泼洒药物,投喂药饵,每隔15天全池泼洒漂***1次,浓度为1毫克/升,鱼病高发季节还可每15天用出血宁、鱼健康3号药物拌饵投喂,用量一般为饵料的0.5%左右。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检查鱼体,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
红鲤还好养的,跟养锦鲤的方法差不多。鲤鱼对水温要求不高,水温不用去管,冬天水面不结冰,夏天水温不要超过30度基本都没问题。水的比热容大,只要你水多放点,那样温度的波动就会比较小。关键是水质要控制好,这点养什么鱼都一样。
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200kg.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进行消毒。(2)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
鲫鱼:鲫鱼同样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以其适应性强、能耐低氧和在碱性水域中能生长繁殖的能力而成为稻田养鱼的主要对象。鲫鱼与四大家鱼搭配池养也十分常见。其肉质细嫩,汤味鲜美,是中国各地普遍食用的鱼类之一。
鲤鱼 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低氧、食谱广、生长迅速快、在静水和流水中均能繁殖等特点,多在稻田、池塘、网箱养殖。鲤鱼品种很多,较好的有荷包鲤、荷包红鲤、芙蓉鲤、镜鲤和锦鲤等,其中杂交出来的品种建鲤、丰鲤,具有肉味鲜美、病害少、易捕捞、生长快等特点。
1、放养鱼苗 一般放养3~6厘米长的鲤鱼苗为主,在插完早稻5天后,放养鱼苗。在收割早稻时,要把鱼苗寄养到池子里,等插完晚稻后,再放养进去。到收割晚稻时,大个鲤鱼捞出,小个鱼留下,作下年稻田鱼苗。稻田养鱼中施肥与施药技术 施肥技术 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2、下面就具体给大家介绍稻花鱼养殖方法技术。鱼苗选择稻花鱼养殖,一般选择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鲫鱼和鲤鱼两种,放养的时候,鱼苗不能太大,每条鱼苗的平均重量把握在50克左右。要控制鱼苗数量,一亩稻田养殖鱼苗在10至15公斤左右。
3、进、排水口的设置 进、排水口的尽量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需要注意的是: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避免跑鱼。搭设鱼棚 稻田养鱼由于水体较浅,因此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鱼沟、鱼坑处搭设大棚以减少养殖水体的温差。
4、并锤打结实以防大雨时垮埂或水漫出田埂逃鱼。(4)开好注、排水口、安装拦鱼栅:进排水口应开挖在稻田相对应的两角田埂上,使水流畅通。排水口的大小.应根据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时进水量的大小而定,以安全不逃鱼为准。进、排水口安装好拦鱼栅,防止逃鱼和野杂鱼等敌害进入养鱼稻田。
5、稻田养殖甲鱼是一种结合农业和水产养殖的生态友好型模式,它不仅能有效利用稻田资源,还能提高农田的综合产出。以下是稻田养殖甲鱼的技术要求: **稻田选择**:应选择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稻田。理想的土质是粘性土壤,泥层深度在15-20厘米之间,水体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
6、稻田养鱼要多深的水:一般水位在2-3米为较好,这一深层是淡水鱼养殖的较好水位,水太浅危害鱼儿生长发育,水过深会影响到上下一层水质的热对流,还会继续危害到较终的起捕率。可是也不是不可以养,一样可以养的。
1、放养品种: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苹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多品种,还可以发展萍、笋、菜、食用菌等生产进行综合养殖。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
2、稻田养鱼主要养殖草鱼、鲤鱼,也可以养殖鲫鱼、鲢鱼、鳙鱼、鲮鱼等。一般在插秧后5-7天左右进行放养,每亩稻田养殖1000尾左右。如果是培育夏花鱼种,每亩地放养1000-2000尾;如果是饲养食用鱼,每亩地放养150-400尾;如果是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亩地放养20000-40000尾。
3、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的放养品种以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宜,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鲢鳙鱼可放养一些,鳊鱼不宜放养。
4、稻田养鱼是一种集传统和现代农业于一身的农业生态系统技术。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5、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稻田养鱼发展很快;现在不仅在山区,而且在平原地区,不仅在南方,甚至在北方都在试验推广。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稻田养殖黄鳝,经济效益比养鱼要高得多。对此,作者根据各地的养殖介绍和自身实践经验,将稻田养殖黄鳝技术作些介绍,仅供参考。
6、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和数量,保证鱼类健康成长。总之,在实施稻田养鱼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手段精心打造一个既能满足农作物需求又能兼顾水产养殖效益的理想场所。此外,还应该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1、日常管理主要是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 发现田埂上的鼠洞和黄鳝洞,应随时堵塞。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以照顾鱼类的需要。
2、在秧苗返青后,每亩可放养规模10厘米的大口鲶鱼种30尾,其它鱼150尾左右,按常规的稻田养鱼方法管理,每亩可获大口鲶成鱼40公斤以上,其它成鱼50公斤~100公斤。其技术指导是:1.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大口鲶的饲料有冰鲜鱼、螺蚌肉、蚯蚓、动物内脏等,其吃食主要在清晨和夜晚进行。
3、光照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光照条件越好,越有利于稻花鱼的生长。投放鱼苗前,要对稻田进行清洁消毒,清除敌害生物,消灭细菌。消毒药物可以是茶粕、生石灰等消毒药物。茶粕的消毒用量为每亩20公斤左右。使用前,保持水深10-20厘米。将茶粉压碎并在水中浸泡过夜。用水稀释后倒入稻田。
4、养鱼稻田除了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为了夺取高产,获得稻鱼双丰收,还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作保证。根据稻田养鱼的原理,养鱼的稻田应具备以下几个生态条件。
1、稻田养鱼技术的要点包括: 选择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品种,主要推荐草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等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鲢鳙鱼可以适当放养,但鳊鱼则不宜。 实施稻鱼轮作模式,并结合投饵饲养。每亩稻田可放养100至120尾大规格草鱼种,150至200尾鲤鱼和鲫鱼,30至50尾鲢鱼,以及10至20尾鳙鱼。
2、定期巡查稻田:确保早晚对稻田进行巡查,早晨观察鱼类是否正常活动和是否有浮头现象。 维护鱼沟和鱼坑:鱼沟和鱼坑是鱼类活动的关键区域,需要定期清理以防止淤积,并保持水路的畅通。
3、调节水位:在水稻插秧至分蘖后期,保持水位约8厘米;孕穗期将水位提升至16厘米。防洪抗旱: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及时将鱼群引导至鱼坑,并围绕稻田设置铁丝网以防水位急剧上升。在干旱时期,***取措施蓄水节流,确保鱼群有充足的水源,减少排水次数。
4、在放养鱼种时,需要特别注意水温差。鱼种的运输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的温差不应超过5度,以防止鱼种因温差导致大量死亡。当鱼种运输至稻田边时,应逐步将田中的清水加入运输容器,使水温逐渐一致,先少量放入鱼溜,观察半天无异常后再全部放入稻田,避免鱼溜消毒药性残留导致鱼种中毒。
5、管理工作主要有:①施肥,最好施有机肥,对稻鱼都有利。也可结合使用化肥。稻田水深在6~7厘米时化肥安全使用量建议如表11。表9 以陆草作饲料的放养模式(150千克级)表10 以萍类为主要饲料培育鱼种的放养模式 表11 稻田养鱼化肥安全量 表11 稻田养鱼化肥安全量(续)-1 禁用氯化铵。
6、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坚持巡田 (1)首先一定要进行早晚巡田,早上观察鱼类是否会出现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2)晚上一定要检查吃食的情况,检查田埂有没有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复。
稻田养鱼技术的要点包括: 选择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品种,主要推荐草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等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鲢鳙鱼可以适当放养,但鳊鱼则不宜。 实施稻鱼轮作模式,并结合投饵饲养。每亩稻田可放养100至120尾大规格草鱼种,150至200尾鲤鱼和鲫鱼,30至50尾鲢鱼,以及10至20尾鳙鱼。
防洪抗旱措施:由于气候异常,需***取措施防洪抗旱,保护鱼类免受灾害影响。 选择合适的养鱼品种:主要放养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同时可以搭配放养鲢鱼和鳙鱼,但应避免放养鳊鱼。 稻鱼轮作与投饵饲养:实施稻鱼轮作,合理搭配放养鱼种,科学投喂,以提高产量。
稻田养鱼的放养品种主要以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比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还可以放养一些鲢鳙鱼,但要注意,鳊鱼不能放养。
鲢鱼和鳙鱼同样适合在稻田中养殖。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能够在稻田的水中找到足够的食物。鲢鱼和鳙鱼的养殖技术相对简单,管理方便。它们能够在稻田中清除浮游生物,有助于提高水质,促进水稻的生长。鳊鲂鱼、鲶鱼、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也是适合稻田养殖的鱼类。
罗非鱼不仅适合浅水生活,而且耐高温,杂食性,能吃很多藻类。比较适合晚稻田放养。但由于罗非鱼是热带鱼,不适合在冷湿田放养,难以越冬,所以目前并未广泛推广。鲫鱼一般适合浅水生活,杂食性,易产鱼苗,肉质好。它也是稻田养鱼的好品种。
关于稻田鲤鱼养殖技术,以及稻田鲤鱼养殖技术方法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