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养殖 > 正文

泥鳅产卵人工养殖

简述信息一览: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1、池塘选择与准备:选择向阳、腐殖质含量适中的黏质土区域建造池塘。池塘四周需设置高于水面40厘米的防逃设施,水深保持在40至50厘米,池底淤泥厚度20至30厘米。池塘应靠近出水口处设置鱼溜,面积约为池塘总面积的5至10%,且比池底低20至30厘米。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并施加腐熟粪肥肥水。

2、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要适口、新鲜。投喂过程中要注意饵料品种的稳定,避免频繁变化导致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影响生长速度。由于泥鳅贪食,投喂动物性饲料时不宜过量,以防影响肠道呼吸并产生毒害气体而致死。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可以停止投喂。水质管理是泥鳅养殖的重要环节。

泥鳅产卵人工养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人工养殖泥鳅的方法主要包括池塘建造、放养前准备、投苗种、饲喂方法、饲养管理和日常管理:池塘建造:池塘四周需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为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周围需设置围墙,如网片、塑板或瓷板,以防敌害进入。

4、人工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池塘建造、放养前的准备、苗种投放、饲料投喂、饲养管理以及日常管理。 池塘建造: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应高于水际面40厘米,池埂坡度保持在60℃-70℃,池深应在80厘米-100厘米,水深维持在30厘米-50厘米。

5、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池塘处理 (1)选择向阳、腐殖质含量适中的黏质土进行养殖。(2)池塘四周要求有高出水面40cm的防逃设施(由水泥板或砖块筑成)。(3)水深为40-50cm左右,池底淤泥厚度约为20-30cm左右,池壁高出水面30-40cm,高出地面20-25cm。

泥鳅产卵人工养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人工养殖泥鳅的方法有:池塘建造、放养前准备、投苗种、饲喂方法、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池塘建造 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的周围需要以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

人工养殖泥鳅怎么自然繁殖最好

1、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

2、泥鳅很喜欢在池塘的四周聚集游动,因此人工鱼巢放在这个地方最好。放置了之后,还要经常对其进行检查,并且要清洗鱼巢的脏东西和污物,以免影响泥鳅卵的黏住效果。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稻田、坑函中均能养殖。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

3、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产卵交配的方 法。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繁殖方法,适合群众和养殖专业户应用。泥鳅的自然繁殖期通常为5 ~8月份,最盛期为5月下旬至 6月下旬。当水温达到18T~20t 时,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 繁殖,多在雨后或夜间产卵。

4、人工催产繁殖,在4月-5月气温适宜时,将亲鳅捕起,选择其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红色,临近产卵征兆的亲鱼,体长在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最好4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药物催产。其剂量,每尾雌鳅可用鲤PGl个或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

泥鳅的自然繁殖如何放置人工鱼巢

泥鳅自然繁殖时放置人工鱼巢的方法如下:材料选择:可以使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作为人工鱼巢的材料。预处理:人工鱼巢放置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杨柳须根要经过水煮、漂洗、晒干等步骤处理。

泥鳅临产前,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人工鱼巢。人工鱼巢放置前要清洗、消毒。杨柳须根要经水煮、漂洗、晒干。人工鱼巢放置前要进行清洗消毒,假如是树根则要经过水洗后晒干,树叶则要加入生石灰浸泡两天,晒干后再用,这样有利于泥鳅卵的附着,也能够防止水中细菌的滋生。

诱集繁殖。这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 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在繁殖季节选择比较僻静的环 境,首先于浅水区施2筐草木灰,然后每亩施400 ~ 500千克猪、 牛、羊等畜类粪尿,放置人工鱼巢,诱集泥鳅前来产卵。然后收 集人工鱼巢,将其移人孵化池中孵化。

若***用人工授精,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应分池暂养,待卵粒流出后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将卵粒放置于鱼巢上,再转入孵化池。 泥鳅的受精卵在20℃至30℃的水温范围内能够正常孵化,一般两天左右可孵出鳅苗。孵化时应使用小容器静水,并勤换水。

关于泥鳅产卵人工养殖,以及泥鳅人工繁殖方案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