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稻田河蟹养殖技术,以及稻田养河蟹的基本知识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怎样在稻田里养蟹?

1、如劳力充足,可优先考虑人工除草,特别是在放蟹苗前进行一次人工除稗,将超出水面的杂草除掉。剩余未除尽的杂草可作为河蟹的饵料,既利用了资源,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注意用药时机:在稻田养蟹模式下,应特别注意用药时机,避免在河蟹敏感期或活动高峰期使用农药。

2、培育蟹种的稻田应先肥水再放苗,放苗后每天投豆浆或熟蛋黄浆,并泼洒均匀。一周后改喂糊状饲料,如豆饼糊、菜籽饼糊、麦糊等。可投喂螺蚌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多次。 日常管理:巡田检查,早、晚各一次,主要检查防逃、摄食、水质变化、蜕壳及残饵情况。每月施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稻田养蟹需要密切关注水质控制,以确保螃蟹健康生长。水质管理的关键在于保持适当的水位和定期换水。正常情况下,稻田水位应保持在畦面以上5至10厘米,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高温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因此需要频繁换水。换水时,应***取边排边灌的方式,确保水位稳定,同时温差不超过3°C。

稻田养蟹生态农业技术是怎样的

1、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引入了稻田养蟹生态农业技术,这种技术将稻田立体栽培与养殖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复合型农田生态系统。这种系统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通过螃蟹的觅食活动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降低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稻田收益,使农民增收。推广稻田养蟹生态农业 技术,形成了稻田立体栽培与养殖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农田生态系统。 1996年辽宁省大洼县河蟹养殖面积21861亩,占养蟹面积的331%,由 于获得稻和蟹的双丰收,实现了经济的高效益,还积累了一些成功的 经验。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水体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换水一般选择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时进行,3-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厘米左右深。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在蟹蜕壳期间,要增加水体钙离子含量,一般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l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泼洒一次,以利稻田蟹健康生长。

4、培育蟹种的稻田应先肥水再放苗,放苗后每天投豆浆或熟蛋黄浆,并泼洒均匀。一周后改喂糊状饲料,如豆饼糊、菜籽饼糊、麦糊等。可投喂螺蚌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多次。 日常管理:巡田检查,早、晚各一次,主要检查防逃、摄食、水质变化、蜕壳及残饵情况。每月施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

稻田养殖河蟹主要喂什么?

在养殖初期,投喂优质饲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中期则主要以青饲料为主,同时搭配小鱼虾等天然食材,以丰富其饮食结构;到了后期,投喂高蛋白精饲料,促进螃蟹的快速生长。在饵料中,还可以加入高钙素、维生素C、骨粉、鱼粉等营养物质,以防治河蟹因微量元素摄取不足而引发的蜕壳不遂等问题。

稻田蟹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

稻田蟹可以吃稻田中的杂草、绿萍以及危害水稻生长的虫类。它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供水稻生长,在稻田里面养殖稻田蟹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但是要注意养殖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当食物来源不够时它就会啃食水稻的茎干。在它的生长期可以投食饵料,饵料中可加入高钙素、维生素C、骨粉、鱼粉等。

河蟹苗经过试水消毒抗应激处理后,投入稻田,早期投喂熟化的鱼肉骨粉玉米氯化胆碱等主要成分的颗粒料,综合蛋白以26%~35%为好。养蟹的投放饵料原则是两头精,中间青。稻田养蟹前期保成活,少掉头,恢复体能和增加抵抗力为主要目的,因此,投喂高蛋白全价饵料尤其重要。

河蟹的食物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全价性专用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 动物性饲料包括海水和小杂鱼、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以及蚕蛹等。 植物性饲料则包括水草类如轮叶黑藻、水花生、苦草等,以及商品饲料如山芋、马铃薯、谷类、麸皮和料糠等。

稻田怎样养殖河蟹?

稻田养蟹的用药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适宜的农药:稻田除草时,应选用残效期短、毒性低的农药,以减少对河蟹的潜在危害。农药应以消灭挺水杂草如稗草为主,因为这些杂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较大威胁。控制药量:插前封闭除草时,药量应控制在较小范围内,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选择水源无污染、排灌水方便、保水能力强、田埂不漏水的田块作为养蟹稻田。养殖田改造:挖环形蟹沟:在离田埂3米左右处挖宽2米4米、深1米5米的环形蟹沟,坡度45度。做畦沟:中部田块做畦沟,宽55厘米75厘米,深35厘米45厘米。挖暂养池:田边挖深5米、面积150平方米的暂养池。

稻田养殖河蟹分为培育蟹种和养成蟹两种方式,具有减少除草、除虫、农田中耕用工和保肥施肥的作用,实现稻蟹双丰收。生态养殖方式,环境友好。稻田选择与工程设施:稻田面积一般在5-10亩,土质以黏土为佳,水源充足,无污染,选择无旱涝危害的早熟或中熟稻田。

稻田养殖河蟹的原理在于利用稻田浅水环境,结合人为措施,实现稻蟹共生,以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其核心在于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即稻蟹相互促进,稻养蟹,蟹养稻。在人为控制的稻田生态系统中,蟹的存在促进了能量和物质的良性循环,带来了新的生态变化。

稻田蟹怎么养殖

1、水体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换水一般选择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时进行,3-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厘米左右深。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在蟹蜕壳期间,要增加水体钙离子含量,一般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l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泼洒一次,以利稻田蟹健康生长。

2、稻田蟹养殖方法:稻田的选择 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5-2m,沟深lm,呈”田“字形。

3、注意检查田埂防逃情况,及时堵塞漏洞。保持稻田水深6-10厘米,定期换水,6-7月每周换水1次,8-9月每周换水2-3次,9月后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1/5。饲养期间,每隔10天在沟、溜中施用生石灰,保持水呈5-10毫克/升。稻田蟹与大闸蟹相比,生长环境、外观和口感各有特色。

关于稻田河蟹养殖技术,以及稻田养河蟹的基本知识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