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黄桑鱼繁殖期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黄桑鱼水花养殖技术,以及黄桑鱼繁殖期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黄颡鱼水花培育新方法(黄颡鱼水花培育要点-简书)

黄颡鱼培育池塘面积不宜过大,过于陡峭的池塘不便于进行投喂饲料、观察鱼苗等活动。选择好池塘之后,要做好清塘晒塘、搭建鱼巢、检测水质、进水肥水等工作。一般在晴天傍晚以后或早晨太阳出来以前进行放苗,放苗前 3 h需开增氧机或气泵对塘水进行增氧曝气。后期要做好病害预防和水质管理。

关键是前期清塘和开口饵料的问题,在放水花前要培育好浮游生物,水花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如果饵料不足的话,最好用水蚯蚓(剁碎)沿池泼洒,一般水花下塘7天左右就可以喂破碎料了,这样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

 黄桑鱼繁殖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应定期换水,为黄颡鱼提供干净的生活环境,在5-6月一般可以每月换水1次,每次注入新水30cm左右,在7-9月一般可以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全年将水深保持在2m左右。

水质管理:高温季节要注意水质变化,适当更换新水,保持水色透明度在20至30厘米。每10至15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5公斤兑水后全塘泼洒,同时开动增氧机以保持水中溶氧。产量预期:经过一周年的养殖,黄颡鱼的产量预计为200至300公斤。

一般选择晴天放养。同一池塘放养的鱼种规格大小基本一致。每亩放养规格为15~25克/尾的黄颡鱼2000~2500尾,搭配混养规格为15~25克/尾鲢、鳙鱼种200~300尾。

 黄桑鱼繁殖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颡鱼鱼苗培育需要注意哪些技术关键点呢?

鱼苗培育前期 此时期防控气泡病和提供适口饵料是重点工作。

黄骨鱼,亦称黄颡鱼或黄角鱼,养殖时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水质管理:黄骨鱼偏好淡水环境,养殖时应保持水质清新,水体透明度应大于35厘米。建议5月至6月每月换水一次,每次增加30厘米;7月至9月可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次增加约15厘米。全年应保持水深在2米左右。

黄颡鱼养殖技术要求 池塘处理: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深度控制在5-5m之间(适宜水深2m),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暴晒数日,进行消毒。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使用50-75kg的生石灰或者7-10kg的漂***泼撒池塘。

池塘条件及清理 培育池面积一般1~2亩较为适宜,因为面积过大,易造成鱼种摄食不均,并给捕捞操作带来困难,池塘水深在5米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口处约20%面积降低20厘米左右较为理想,淤泥少,保水性能较好,便于进、排水,周围环境安静,且稍微有些遮光物。

黄颡鱼水花成活率为什么不高?

关键是前期清塘和开口饵料的问题,在放水花前要培育好浮游生物,水花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如果饵料不足的话,最好用水蚯蚓(剁碎)沿池泼洒,一般水花下塘7天左右就可以喂破碎料了,这样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

每年4-7月都是黄颡鱼鱼苗培育的黄金时期,现状是每年的育苗成活率不足20%,多数在10%左右,有的甚至只有1%-2%,严重影响后续生产,不但打击了大家的养殖信心,还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黄颡鱼鱼苗培育期主要问题为“红头”、打转、“大肚子”、“腹水”。

黄颡鱼培育池塘面积不宜过大,过于陡峭的池塘不便于进行投喂饲料、观察鱼苗等活动。选择好池塘之后,要做好清塘晒塘、搭建鱼巢、检测水质、进水肥水等工作。一般在晴天傍晚以后或早晨太阳出来以前进行放苗,放苗前 3 h需开增氧机或气泵对塘水进行增氧曝气。后期要做好病害预防和水质管理。

黄颡鱼水花到成鱼多久

~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

天左右。黄颖鱼水花下塘后大概三天左右就能看得见,因为幼鱼体积非常小,身体里的组织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水里很难看见,大概两三天后逐渐变大,这时它在水里就比较明显了,就可以用肉眼看见了。

天左右。黄颡鱼水花下塘后大概三天左右就能看得见,因为幼鱼体积非常小,身体里的组织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水里很难看见,大概两三天后逐渐变大,这时它在水里就比较明显了,就可以用肉眼看见了。黄颡鱼是一种淡水鱼,水花是指鱼苗的大小一种代称。

关键是前期清塘和开口饵料的问题,在放水花前要培育好浮游生物,水花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如果饵料不足的话,最好用水蚯蚓(剁碎)沿池泼洒,一般水花下塘7天左右就可以喂破碎料了,这样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

关于黄桑鱼水花养殖技术,以及黄桑鱼繁殖期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