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湖北稻虾养殖技术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湖北稻虾养殖技术,以及湖北稻虾养殖基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稻虾兼作养殖技术

1、捕捞工具。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5-0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30g/尾以上。(3)捕捞方法。虾稻共作模式中,成虾捕捞时间至为关键,为延长小龙虾生长时间,提高小龙虾规格,提升小龙虾产品质量,一般要求小龙虾达到最佳规格后开始起捕。

2、- **稻田虾**:需要兼顾虾和水稻的需求,技术难度较高,不是所有农户都能掌握稻虾共作的技术。- **清水虾**: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更容易进行集中管理和规模化养殖。在选择时,以下建议可以供您参考:- 购买时应注意观察虾的外观是否清洁,这通常是判断其生长环境的重要依据。

湖北稻虾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和养其他鱼虾的场地差不多,可自行修建或利用农村池塘,大小在2-5亩为宜,水深在1-2米之间最佳,池塘要带有一些坡度,稍稍倾斜,这样有利于排水。养殖池的水质一定要高,和其他鱼虾对比,基围虾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对于水质污染较为敏感,清晰的水质是保证它蜕皮和生长的关键点。

稻田养虾新方法

青虾还可***取双季放养法:第一季可在5月上旬放养,7月底前起捕;第二季可在7月底放养,年底起捕。放养时间宜选择阴天或早晨、傍晚。饲养管理 (1)投饲。投喂的饲料基本上与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相近似。目前稻田养虾,常***用以米糠为主要饲料,搭配20%的鱼粉或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

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宽沟式和垄沟式。宽沟式是在稻田四周沿田埂内侧开挖宽4-6米、深2-5米的环形养虾沟,养虾沟占整块稻田面积的15-20%。

湖北稻虾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用于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宽沟式,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4-6米,深2-5米,成环形,坡比为1:5,一般不再挖田间沟。养虾沟占整块稻田面积的15-20%,另一种是垄沟式。沿稻田四周田埂开挖宽1-2米、深0.8-1米养虾沟。

刀额新对虾稻田养殖水位与水质管理的科学方法,是确保其顺利生长与高产的关键。虾苗阶段,水位应保持在5厘米左右,随着稻苗的生长,水位需逐渐加深,至中期水位不得低于10厘米。理想水质需保持清新、肥度适中,养虾沟的透明度应在35~40厘米之间,水色宜为淡绿色。

由于小龙虾活动能力强,应在稻田周围开挖适当大小的沟槽,并堆土埂以防止逃逸。定期换水是必要的,因此需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防止鸟类叼食和暴雨天气的影响。稻田养殖小龙虾该怎么养 亲虾选择应挑选体质强健、无病伤、活动能力强的个体,雌雄比例保持在2:1或3:1。

稻虾养殖是什么?

稻虾轮作养殖模式是一种循环利用稻田资源的高效养殖方式。其基本流程是,在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待稻谷收割后,进行小龙虾养殖。养殖期结束后,第二年稻田不种植水稻,而是进行休耕,让土壤得到恢复。第三年,稻田再次种植水稻,形成一个三年一个循环的模式。

虾、稻连作养殖,是一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充分利用低洼稻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养殖模式。该模式结合了水稻和小龙虾养殖,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互补,显著提高了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在这一模式中,稻田在稻谷收获后的9~10月,依然被浅水覆盖,为小龙虾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稻虾养殖是一种交叉种养,技术性会比较强。所以有养殖想法的农户一定要在技术、市场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投产。

虾稻混养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效果。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作用。关于虾稻混养的亩产量,具体数据会因地区、养殖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稻田养殖小龙虾亩产多少斤,该怎么养

稻田养殖小龙虾亩产多少斤 在稻虾养殖模式中,一般一季养虾模式下,小龙虾的养殖与收获季节为3-7月,亩产量约为200-300斤,高产可达400-500斤。双季养殖模式下,养殖与收获季节分别为3-5月、6-10月,全年亩产量可达300-600斤,高产达700-800斤。

一般在一季养虾模式下,小龙虾养殖与收获季节一般为3-7月,亩产量为200-300斤左右,高的可以达到400-500斤左右。在双季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养殖与收获季节分别为3-5月、6-10月,全年亩产量可达到300-600斤左右,高的能达到700-800斤左右。

进行常年多批养殖,一般一年可以收获2-3批,每亩池塘一年累计可以收获600-800公斤,最高产量甚至可以达到1吨。而在稻田养殖中,通常***用的是虾稻连作模式。具体而言,虾稻连作模式是指在8-9月投放种虾,然后在第二年栽插秧苗前进行捕捞。这种模式下的稻田养殖,一般亩产能够达到200-300公斤。

概念:稻虾连作模式即在稻田中种水稻后养小龙虾,每年8-9月投放亲虾或9-10月投放幼虾,次年4-5月收获成虾,接着进行水稻插秧。这种模式预计亩产小龙虾100公斤,水稻500公斤,产值可达4500元。 流程与选址:选择稻田时要考虑位置、面积、地势、土质、水源和交通等因素。

稻田管理:在种养前,应将稻田暴晒数日,并使用生石灰水进行全田消毒。接着,施用有机肥作为田间基肥。在晒田时,保持适当水分,避免完全晒干。施肥时应避免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肥料,并尽量减少农药使用,特别是对小龙虾敏感的农药。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生石灰水消毒,并定期更换稻田水。

稻田养殖小龙虾的亩产量通常在60到100公斤之间,如果***用标准化养殖技术,产量可提高至200公斤左右。要想深入了解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技术,可以参考央视网农广天地的***教程。***详细介绍了稻田养虾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

稻田养小龙虾稻虾连作技术

1、稻虾连作技术是一种在稻田内交替种植水稻和养殖小龙虾的高效种养模式。以下是该技术的详细介绍: 概念:稻虾连作模式即在稻田中种水稻后养小龙虾,每年8-9月投放亲虾或9-10月投放幼虾,次年4-5月收获成虾,接着进行水稻插秧。这种模式预计亩产小龙虾100公斤,水稻500公斤,产值可达4500元。

2、虾稻连作模式:概述: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水稻和小龙虾共生,实现一田双收。优势:有效利用稻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注意事项:需合理控制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密度,避免相互影响。虾稻共作模式:概述:与虾稻连作类似,但更加注重水稻和小龙虾的协同生长,养殖周期更长。

3、此外,虾稻连作模式还有助于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一方面,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稻田的天然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另一方面,小龙虾的活动可以起到松土作用,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因此,在进行稻田养殖时,虾稻连作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方式。

4、稻田养殖小龙虾,只需一次投放种虾,经过2至3个月培育,便能收获部分成虾。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关键策略。达到商品规格的成虾应及时捕捞上市,未达规格的则继续留在稻田内,减少田间虾密度,促进小虾快速生长。捕捞方式多样,可用虾笼、地笼或抄网等工具。

5、其次,幼虾需进行消毒,使用3%~4%的食盐水进行3~5分钟的洗浴。这有助于去除幼虾表面的病原体,提高成活率。最后,放养时间应在5-6月份,水稻种植20天后,避开太阳直射时段将小龙虾入田。具体操作方法参照稻虾连作养殖模式中的“放养方法”。

6、虾、稻连作养殖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稻田冬季闲置的问题,还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小龙虾市场价格提高的背景下,养殖小龙虾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农民能够在稻谷收获后,利用同一片土地,获取额外的经济收益,从而提高了土地的综合产出。

谁知道稻田养虾技术?

1、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宽沟式和垄沟式。宽沟式是在稻田四周沿田埂内侧开挖宽4-6米、深2-5米的环形养虾沟,养虾沟占整块稻田面积的15-20%。

2、稻田养虾是一种动植物互生同一环境,生态互利的养殖技术,也就是利用稻田灌水期间所形成的水体空间以及其中的天然食料饲养虾类,具有经济合理,降低田间虫害,减少稻田用肥量,提高种养产值的功效,是繁荣农村经济的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是农村致富的首选项目之一。

3、目前用于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宽沟式,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4-6米,深2-5米,成环形,坡比为1:5,一般不再挖田间沟。养虾沟占整块稻田面积的15-20%,另一种是垄沟式。沿稻田四周田埂开挖宽1-2米、深0.8-1米养虾沟。

4、一般每亩放雌虾500-800只,雄虾300-500只。也可***用稻田鱼虾混养,鱼种最好选择鲢,不宜选择与青虾食性相似的鳙。鱼种放养也是在单季或双季稻栽秧后,冬水田可先放鱼后栽秧,以延长鱼类生长期。青虾还可***取双季放养法:第一季可在5月上旬放养,7月底前起捕;第二季可在7月底放养,年底起捕。

5、水稻上需要重点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

6、稻虾兼作养殖技术:稻田环境条件 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0亩为宜。稻田改造 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 m,沟深1m-5m。

关于湖北稻虾养殖技术,以及湖北稻虾养殖基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