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麦穗鱼网箱养殖技术,以及一种麦穗鱼网箱养殖技术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综上所述,江团鱼是肉食性鱼类,生性贪食,自然条件下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动物、底栖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为食,人工养殖可投喂小杂鱼、蝇蛆、蚯蚓、螺蚌肉、禽畜内脏及下脚料等,规模化养殖时还可投喂高蛋白配合颗粒饲料。
江团鱼肉嫩刺少,口感爽滑,非常鲜美。民间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特别是长吻鮠的鳔十分肥厚,干制成“鱼肚”是享誉中外的珍肴。其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又无细刺,蛋白质含量为17%,脂肪为7%,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
江团鱼指长吻鮠,夜间四处觅食,幼鱼主食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植物性饵料等,成鱼食用泥鳅、麦穗鱼、虾等。人工饲养时有纯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类,纯动物性饵料包括杂鱼虾、水陆生蚯蚓、泥鳅等等。这些都是长吻鮠喜食的饵料,但来源分散、资源有限,仅适合农村群众小面积饲养之用。
养殖期间,饲料鱼的供应很关键,可选择麦穗鱼、餐条鱼等,要保证饲料鱼规格适宜且数量充足,定期补充投放。日常管理要密切关注水质,通过换水、增氧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网箱养殖时,要选择水流平稳、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水域设置网箱。网箱规格根据养殖规模而定,网目大小要合适,防止鳜鱼逃逸。
鲶鱼苗种培育时,可选择水泥池、上池或网箱进行。土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维持在100至500平方米之间,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内放养同一批苗种,以避免个体差异导致的相互吞食。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开口饵料。
饲料投喂要保证充足,鳜鱼是肉食性鱼类,可投喂麦穗鱼、餐条鱼等活饵,日投喂量为鳜鱼体重的 5% - 10%,并根据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日常管理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每天巡塘,观察鳜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及时防治疾病。
最高 亩产可达90千克以上,最低亩产仅为5~10千克。养殖方法有单养、混养、稻田养虾和网箱养虾等。单养,是以单养青虾为主,养双季虾,一年大批上市2次;***用此法养青虾,一般亩产在75千克左右,收入在4000~5000元,亩净收入在2000~2500元。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水深0.5米左右。
主要参考文献 湘云鲫(原名工程鲫):该鲫是由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为首的协作组,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工程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的三倍体鲫鱼,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长快、抗病能力强、食性广、易捕捞、耐低温、肉嫩鲜美等优点,当年年底鱼苗可达500g,鱼种经一年养殖,个体可超过1000g。比普通鲫鱼快40%~60%。
品种差异。目前主养鲫鱼主要以异银鲫、澎泽鲫、工程鲫(湘云鲫)为主。实践表明:工 程鲫生长最快,其次为异银鲫,最后为澎泽鲫,但澎泽鲫外观优于其它品种,出口仍以澎泽 鲫为主。全年生长速度。在不同月份鲫鱼生长速度不同。理论上应在7―8月份为最佳生长期,但 实际上并不如此。
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鱼类育种专家于1***6~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鲫鱼养殖新对象,它是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经人工授精繁育的子代。
1、日常管理要密切关注水质,通过换水、增氧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网箱养殖时,要选择水流平稳、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水域设置网箱。网箱规格根据养殖规模而定,网目大小要合适,防止鳜鱼逃逸。放养密度可根据网箱大小和水质条件调整,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0 - 30尾。
2、饲料管理是关键,鳜鱼是肉食性鱼类,以活饵为食。前期可投喂麦鲮、泰鲮等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随着鳜鱼生长,逐渐增加饵料鱼规格和数量。要定期投放饵料鱼,保持池塘中有充足的活饵。水质调控也很重要,定期换水,每 10-15 天换水 1/3 左右,保持水质清新。
3、鳜鱼养殖有诸多技术手段和方法。池塘条件方面,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以 2 - 5 亩为宜,水深 5 - 2 米,池底平坦少淤泥,并配备增氧设备。放养前需清塘消毒,用生石灰等药物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苗种放养很关键,要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鳜鱼苗种。
4、日常管理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每天巡塘,观察鳜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及时防治疾病。养殖方法上,有池塘主养模式,以鳜鱼为主,搭配少量滤食性鱼类调节水质;还有混养模式,将鳜鱼与其他常规鱼类混养,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关于麦穗鱼网箱养殖技术,以及一种麦穗鱼网箱养殖技术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西红柿室内养殖注意事项
下一篇
养殖养牛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