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秸秆堆肥养殖技术

文章阐述了关于秸秆堆肥养殖技术,以及秸秆堆肥养殖技术***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述信息一览:

秸秆堆肥最佳方法

1、因此,在堆制时需要加入适量(秸秆重量的2%-3%)的石灰或草木灰来调节酸碱度。此外,使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也可以促进堆肥的腐熟。

2、空气。堆肥中空气的多少,直接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因此调节空气,可***用先松后紧堆积法,在堆肥中设置通气塔和通气沟,堆肥表面加覆盖物等。温度。

秸秆堆肥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把准备好的碎柴堆成一堆,选背风向阳之处点燃。用热水浇透畜禽粪并抖好,盖在点燃的碎柴上,形成发热点。把已混好的秸秆一层层盖在畜禽粪上,堆高不应低于5米。管理堆肥:防止人畜践踏。观察堆温,控制在50~60℃,最高不能超过70℃。

4、将秸秆摊在场地上,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入家畜的粪便、石灰、磷肥。用铁铲或其它工具进行翻拌,然后将其堆成高度为1-2米的长方形肥堆,待封顶(肥堆的顶部要覆盖一层厚度为4-5厘米的细土)后泼上少量的水,最后再用塑料膜盖好即可。

5、选择场地。选择距水源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大小视场地和材料多少而定。在场地四周垒出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跑水。用料配比。按1吨秸秆配1公斤秸秆腐熟剂、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或者污泥),以满足微生物发酵所需氮素,有条件可加入2-5%的钙镁磷肥或者2公斤石灰效果更好。

秸秆堆肥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秸秆堆怎么种植

1、调控湿度:确保堆放的秸秆保持适当的湿度。如果秸秆太干,可以适量喷水进行湿润;如果秸秆太湿,可以加入一些干燥的材料进行调节。 定期翻动:定期翻动秸秆堆,以促进其充分的分解和堆肥的成熟。通常每隔1-2个月翻动一次,可以使用耙子或铲子进行翻动。

2、追施内置式:适用于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方法较灵活,秸秆宜粉碎穴施。树下内置式:适用于果树、经济林、绿化带及苗圃等种植区。内置式反应堆秸秆、菌种及辅料的用量如下:行下内置式:每亩秸秆用量3000—4000公斤、菌种8—10公斤、麦麸160—200公斤、饼肥80—100公斤。

3、撒菌:在秸秆上撒入2‰的专用菌剂和3~5‰的尿素(或农家肥),加速腐解和定向微生物培养。3 覆土:在秸秆上覆土15~20CM,再覆膜保湿,然后灌水至秸秆饱和。4 打孔:发酵4天后,沿沟打孔,穿透秸秆,以便通风。5 种植管理:15日后,秸秆分解后进行常规种植管理。

4、底层先铺一层厚40~50cm的秸秆,然后撒一层粪肥。后续每层秸秆厚约30~40cm,再撒一层粪肥,一般铺3~4层,撒3~4层粪肥。堆至5m时,整理料堆四周成梯形,堆顶盖草以防日晒雨淋。堆料7~8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4~5天翻一次,共翻4~5次。

5、直接还田法: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切割成小段或粉碎后,直接均匀撒布在田间,随后用旋耕机翻入土中。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以迅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是,未经充分腐解的秸秆可能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因此需要适当调整秸秆的用量和还田时间。

制作酵素菌堆肥的技术要点

集中堆制 选址背风向阳,堆制场地四周筑30厘米高土埂,堆底平整坚实,防止跑水。将湿透的秸秆铺于堆处,堆高60厘米时浇足水,料面撒尿素、磷肥总量的2/10,再加少量水溶解,然后撒扩大菌和麦麸混合总量的2/10,再撒秸秆60厘米,依此法分别撒化肥和菌,最后用泥封存5-2厘米。

在最上面用一层土封住。堆越大保温效果越好。由于温度低,在发酵时最好在堆内放置热源。一是在堆中间用砖头砌一个空 间,将 100w 灯泡作为热源,安装在里边,前期需要点2-3 天左右时间,当堆内温度上升到 60℃左右时方可以停电。二是堆中间堆放3-4 筐马粪,加一些热水,做为热源效果也很好。

酵素菌堆肥:将麸皮、钙镁磷肥、红糖、酵素菌混合均匀,加入鸡粪后撒施在水湿透的秸秆上,搅拌均匀后堆于池内,用重物压紧,每天监测温度和湿度。理想发酵温度为60~65℃,湿度为50%~60%。当堆肥变成黑褐色,无光泽且无异味时,即可使用。

堆肥发酵:将农村废弃物粉碎,加入20%的好氧粪便菌种混拌均匀,堆放60cm高,表面覆盖8cm厚的秸秆落叶,遮阴通风发酵5天左右;混合堆开始产生热量,水分蒸发,温度升至5565℃,含水量降至20%时翻动;继续覆盖8cm厚的秸秆堆肥1周左右,得到成熟的酵素有机肥。

酵素菌堆肥法 材料准备:将麸皮、钙镁磷肥、红糖、酵素菌混合均匀,再加入鸡粪。 操作步骤:将上述混合物依次撒施在水湿透的秸秆上,搅拌均匀后堆于池内,稍微用重物压实。 咖啡渣堆肥法 材料准备:收集剩余的咖啡残渣。 操作步骤:将咖啡渣堆放在一起进行发酵,等肥料充分腐熟后即可使用。

高温堆肥技术要点有哪些

1、高温堆肥技术的要点如下: 选择场地 应选择距水源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 场地大小视材料多少而定,四周需垒出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跑水。 用料配比 按1吨秸秆配1公斤秸秆腐熟剂、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或污泥,以满足微生物发酵所需氮素。

2、场地选择:选取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区域,并根据堆肥量和堆肥材料确定合适的场地大小。在场地四周构建30厘米高的土堤,以防水分流失。 材料配比:每吨秸秆配合1公斤秸秆腐熟剂、5公斤尿素,或者使用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或污泥,以提供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源。

3、选择场地是堆肥制作的首要步骤。理想的位置应靠近水源,确保运输方便,场地大小则需根据所需堆肥的数量和材料的多少来确定。在场地四周筑起约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水分流失。用料配比是确保堆肥质量的关键。

4、堆制。将收集的杂草、垃圾、淤泥、人畜粪便等物料混匀集中堆放成垛,用锨轻拍至不紧不松,保持好气条件,也可在堆垛中央垂直插入简易通气管(秸秆或竹竿)来调节堆垛空气。堆垛表面覆盖0.1米的细土或用稀泥糊抹封闭。夏季一般需2个月既可腐熟翻用,一般作基肥。水分。

关于秸秆堆肥养殖技术,以及秸秆堆肥养殖技术***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