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水蛭庭院养殖技术

简述信息一览:

水蛭庭院养殖的四个关键环节

1、池子建造 应 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形式多样,但须注意坡度、水深、平台及栖居处的设置,便于水蛭的产茧、栖息和觅食。水深应控制在0.5-1.0米,这样既能保持水中足够氧气同时又扩大了水蛭的活动空间。因种蛭产卵茧在平台或土埂中进行,为更好地使种蛭寻找产卵的地方,坡度应为1:1.5为宜。

2、水蛭饲养技术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1) 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

水蛭庭院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水蛭含有水蛭素,能延缓和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有抗凝血作用。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

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

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养殖模式: 主要***用池塘养殖,分为水泥池和土池塘。 土池塘应建于水源充足、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长方形,面积适中,水深1米,底部放置石块、瓦片、树枝,水面浮水植物,四周建产卵平台。 种蛭繁殖: 宽体金线蛭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选择2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育苗,交配后一个月开始产卵茧。

在池底放置瓦片以供蛭虫避光和降温。在投放种蛭时,选择3年以上的健壮个体,每亩投放30公斤,先用漂***溶液消毒,然后放入经过消毒的池水中。种蛭通常在4月投放,投放量根据水温调整。饲料方面,主要投喂田螺和河蚌,投放量视养殖阶段而定。保持水质适宜,水温控制在15-30℃,定期换水并清理水面杂物。

水蛭庭院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节水质。水温应保持在15-30℃之间,宽体金线蛭在10℃以下停止摄食,水温过高则影响其生长。7-8月要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一次。当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同时,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

宽体金线蛭的养殖技术

1、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养殖模式: 主要***用池塘养殖,分为水泥池和土池塘。 土池塘应建于水源充足、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长方形,面积适中,水深1米,底部放置石块、瓦片、树枝,水面浮水植物,四周建产卵平台。 种蛭繁殖: 宽体金线蛭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选择2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育苗,交配后一个月开始产卵茧。

2、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适合在废弃池塘或庭院进行。养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排水良好、向阳背风的地方建设养殖池,池底宽3-5米,池口6-8米,长度至少50米。池子四周建1米宽的沙质壤土平台,便于蛭虫产卵。

3、调节水质。水温应保持在15-30℃之间,宽体金线蛭在10℃以下停止摄食,水温过高则影响其生长。7-8月要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一次。当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同时,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

水蛭怎样养殖

1、人工养殖 (1)生长周期为1年半左右,个体平均重量为35-50克左右,较大者可达到65克左右。(2)人工饲养时,每年的5月份下旬至9月份下旬为水蛭产卵期,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型,每条水蛭每次产下的卵茧数量为4个左右,经过16-25天即可孵化出幼蛭,每个茧内可孵出幼蛭13-35条左右。

2、养殖环境:养殖池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避风避雨的地方。池底要平坦,最好铺设一层泥沙,以便于水蛭栖息和繁殖。有机物投放:在水蛭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水面可施放300千克左右的腐熟有机肥,以培育微生物和水草,为水蛭提供丰富的饵料。

3、**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养殖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助于保持水质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建设合适的饲养池**:对池塘或沟渠进行改造,排水口和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防止水蛭外逃。饲养池的设计要考虑到水蛭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求。

4、水蛭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粗放养殖和人工集约化养殖。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应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条件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然粗放养殖;而条件较好的地区,则可以选择人工集约化养殖,这包括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方式提高产量。

养殖宽体金钱蛭的一些问题

1、养殖宽体金钱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养殖环境与条件:水源:需要有充分的水源,且水质需适宜水蛭生长。饲料:能够自捕或购买到水蛭吸取的饲料,如螺蛳、河蚌。场地:室内室外均可,包括老厂房、荒田、鱼塘等,养殖面积可灵活调整。气候:不受南北气候影响,但需注意防逃设备。

2、泥池、网箱养殖条件下,水蛭生长缓慢,因其后吸盘是爬行和消化系统,硬底质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

3、给你些资料,你看看吧:水蛭(就是蚂蝗)的基本习性习性常识 A、水蛭的外形特征: 水蛭背腹扁平,前端较细,体呈叶片状或蠕虫状。体形可随伸缩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变化。身体分节,前端和后端的几个体节演变成吸盘,具有吸附和运动的功能。

4、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利用家前屋后、老厂房或旧水泥场地、园子、荒地、靠近湖泊水源方便的地方,建造水泥池无土立体养殖,建池规格宽2米—3米,池深度80公分,长度不限,养殖面积可大可小,池底做好排污出水口,池中做好抗洪出水口,每平方水面可养500—800条左右。

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

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哦:野外粗放养殖:这种方式就像是给水蛭一个“自然大别墅”,利用大自然的条件,圈出一块地方来保护它们。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在野外生长,享受自然的馈赠。集约化精养:这可是个“高科技”养殖法!要建专门的水池,还得科学地投喂饵料。

保持水质清新:这是高密度养殖的关键。需要定期更换养殖池中的水,或者***用循环过滤系统来保持水质清洁。溶氧充足:确保养殖池中的溶氧量充足,可以通过增加氧气泵或***用其他增氧措施来实现。饲料管理:利用自然食物:养殖池中应富含浮游生物以及底栖动物,这些食物可以自然生长,为水蛭提供丰富的营养来源。

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人工建池进行集约化精养 养殖池建设:***用人工方式建设养殖池,确保养殖环境可控,便于管理和操作。科学饲养管理:通过投喂适宜的饵料,满足水蛭生长的营养需求,同时控制养殖密度,确保水蛭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集约化精养:建池饲养:***用人工建造的养殖池进行饲养,确保养殖环境可控。投喂饵料:实施科学的饵料投喂策略,以满足水蛭的生长需求。人工孵化高密度精养:集中产卵与孵化:通过集中产卵和人工孵化的方式,提高水蛭的孵化率和成活率。

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工建池:养殖池设计:根据养殖规模和场地条件,设计合理的养殖池,确保水质良好、易于管理。环境控制:通过人工手段调节养殖池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以满足水蛭的生长需求。

关于水蛭庭院养殖技术和水蛭室内养殖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水蛭室内养殖技术***、水蛭庭院养殖技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