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西葫芦大棚养殖技术要点,以及大棚西葫芦种植行距和株距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具体确定。在华北地区中南部,通常在2月底至3月初在阳畦或温室内进行育苗。如果***在大棚内使用地膜或小拱棚,可以提前10-15天进行播种育苗。由于西葫芦根系发达且生长强劲,木质化程度较快,再生能力较差,因此建议使用营养钵或营养方进行育苗。
西葫芦定植技术要点 定植前15天扣棚烤畦,然后深翻施足底肥,平整后做成大行距75厘米,小行距88厘米的小高畦。定植前5-7天把小行距做成小高畦,并铺盖上地膜烤地升温。定植时要求地温稳定在13℃以上为宜。
西葫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一般土层深厚的壤土易获得高产。
施肥:重施基肥,使用腐熟厩肥、马粪、羊粪或猪粪等。 扣棚、整地:定植前30天左右扣棚膜,封闭棚室,施肥后旋耕、耧平地面。 棚室消毒:使用敌敌畏和硫磺粉混合消毒,密闭棚室后放风。早春西葫芦的定植 定植密度每株50*75cm,按行距做垄,垄高15-20cm进行定植。
育苗技术对西葫芦的生长至关重要。播种后至出苗期间,白天的温度应保持在25-30℃,夜间16-20℃。出苗后,为防止徒长,应降低温度至20-22℃夜间10-12℃。育苗后期应进行低温锻炼,白天的温度为18-20℃,夜间6-8℃。移动倒苗可以确保幼苗生长整齐。
早春西葫芦的品种选择 早春茬西葫芦,一般需要在棚室栽培,品种应该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抗病、耐低温能力强、生长发育快的品种。要求适于密植、结瓜性能好、瓜码密、瓜的形状好、单株可同时结3~4个瓜的品种为宜,一般定植后25~30天即可***摘,如寒绿。
1、大棚西葫芦压蔓栽培技术及养殖方法总结如下:品种选择 应选择无公害、矮小、短藤、直立的高产品种,如早青一代、阿泰一代、留茬叶西葫芦等。播种时间与管理 冬春西葫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 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然后放入良好的苗床,浇足底水,盖上5cm的营养土。
2、通过***用压蔓高产栽培技术,西葫芦的生育期得以从第1年9月延长至第2年6月,亩产可达1万公斤以上。 在选择西葫芦品种时,应选择无公害品种,矮小、短藤、直立的高产品种如早青一代拍雀、阿泰一代、留茬叶西葫芦等。 播种时间为冬春西葫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以培育壮苗。
3、***用嫁接法。播种前,将***用温水浸泡,放入良好的苗床,浇足底水,盖上5cm的营养土。从播种到出苗,温度应保持在25-30℃ 白天和13-15℃ 在晚上。当幼苗子叶露出真叶时,将苗木分插在营养钵中,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
4、因此,这是植物调整和压榨西葫芦的关键时期。首先,每边选一行瓜,去掉另一行瓜和每行的塑料薄膜,在空旷的边面每亩地上撒上25公斤磷酸二铵,翻地整平边面。喷施58%甲霜灵锰锌500次后,将苗木根部的茎、藤压入沟中,进行培肥。
5、将苗木根部的茎、藤压入沟中,进行培肥。这一步骤可改善植株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并减轻病害发生。压蔓后,茎蔓能迅速产生大量的不定根,增强对肥料和水分的吸收,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瓜果能力。加强肥水管理:每月穴内施尿素6公斤,以满足植株生长所需营养。
1、大棚西葫芦种植的注意事项及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挂藤落藤:由于大棚内西葫芦种植密度大且生长周期长,需进行挂藤以保证植株均匀接受光照,便于授粉。使用铁丝和绳子将西葫芦的茎、藤直立固定,随着生长,绳子和枝条会自然缠绕。合理疏花:为平衡苗木与果实的生长关系,需进行疏花工作。
2、控制种植密度和生长周期 在大棚内种植西葫芦时,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且种植密度较大,因此需要确保植株能够均匀接受光照,以便于授粉等操作。在早春,应适时挂藤,确保西葫芦的茎和藤能够直立生长。可以通过在每行拉设铁丝,并用绳子将每株幼苗与铁丝连接起来,随着植株的生长,绳子和藤会自然缠绕。
3、大棚西葫芦的管理技术和养殖方法如下:苗期管理 ***处理:西葫芦的***需先晒干一天,然后在50℃热水中浸泡半小时,再放入漂***溶液中消毒10分钟。清洗后,可用低温处理打破休眠。 播种与保湿:播种后,在苗床上扣一个小拱棚,保持水分和热量,每天洒水。当幼苗长到4厘米左右时,可以施肥。
4、随着西葫芦树枝的生长,绳子和树枝会相互缠绕。合理疏花 为了保证苗木与果实的平衡生长关系,还应注意疏花。部分雌花应摘掉,足够的雄花应保留,多余的花应摘掉。而必要时,也要做好疏果工作,避免营养素的过度消耗。雌花疏花应在刚露头时进行,疏花次数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加以控制。
关于西葫芦大棚养殖技术要点,以及大棚西葫芦种植行距和株距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