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稻泥鳅养殖技术,其中也会对稻田泥鳅养殖***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1、因此,应注意高蛋白饲料与纤维饲料的搭配。 喂。 要控制水位来调节水温,防止高温对鱼的伤害。 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确保成活率。 主要有***病、水霉病和细菌病,具体防治方法可上网查询。稻田泥鳅饵料投喂量。 水温15℃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到10-15%。
2、泥鳅稻田养殖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病虫防治与农药使用:应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因为农药可能会对泥鳅造成毒害。若必须使用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以减少对泥鳅的影响。水稻品种选择:应优先选择耐肥力高、抗倒伏、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
3、适时停饵:进入11月下旬,随着水温下降,适时停止投喂。减少饲料浪费:低温环境下泥鳅摄食量减少,停止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适应低温环境:停止投喂有助于泥鳅适应低温环境,保持健康状态。整体观察与调整:细心观察:整个养殖周期中,细心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和行为习惯。
4、需定期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逃逸,尤其是在暴雨来临和灌水前。需频繁检查稻田状况,观察泥鳅的摄食和水质情况,及时发现疾病并***取正确治疗。特别注意清除泥鳅的天敌,如较大的水生昆虫和鸭子等。发现稻田中有较大水生昆虫时,应及时捕杀,严禁放鸭子。养鳅稻田施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泥鳅有害的农药。
养殖泥鳅的方法及亩产情况如下:养殖方法: 稻田选择:选择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的稻田,并确保降雨时不溢水。稻田四周需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 稻田改造:在田间开挖“田”字形鱼沟和鱼坑,鱼沟深30~50厘米,鱼坑深50~70厘米,面积占田块20%左右。
此类养殖池每亩地可投放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经过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水泥池单一养殖:在水泥池中单一养殖泥鳅,一亩可推广8公分的泥鳅30000条左右。养殖8个月后,每亩产量也可达到250至400公斤。注意事项:养殖密度需根据养殖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灵活调整。
养殖泥鳅的初始投资主要包括鱼苗和饲料。新手通常选择3至5厘米的寸苗。目前,一亩泥鳅苗的培育成本大约为3500元。 饲料方面,主要投入是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6%的漂浮鱼饲料。按照当前的养殖技术,养殖每斤泥鳅的饲料费用约为8元。亩产泥鳅通常超过2000斤,因此饲料总成本约为9600元。
泥鳅的养殖收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养殖技术、市场价格波动、成本控制等。 在常规养殖方法下,一亩泥鳅的产值可以达到22000元左右。 这个产值是基于亩产2000斤泥鳅,并且按照当前市场批发价每斤11元来计算的。
个人收益:根据经验,一亩地可产出约3000斤泥鳅,市场批发价约为12元/斤,总售价约为36000元。扣除成本(池塘建设25000元+苗种及饲养9000元),第一年亩产收益约为2000元。第二年收益约为25000元。如果有足够资金,可扩大养殖规模,年收入可超过十万。
1、稻田应施用畜肥和堆肥作为基肥,减少化肥使用,避免施用有毒农药和除草剂。选择规格为3至6厘米的泥鳅苗种,放养密度为50至200克/平方米。体重大约0.4克的苗种每667平方米放养量为2万至5万尾。放养时间最好选择在早稻中耕时。对于种植双季稻田,早稻收割时泥鳅可以继续养殖。
2、施用基肥:水稻返青后,每公顷施用5000千克畜禽粪肥。灌水:将水灌至20厘米深度,为泥鳅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放养泥鳅:放养量:每公顷放养泥鳅10万尾。养殖管理:不投喂饲料:粗养阶段主要依靠稻田中的天然食物。
3、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如下:稻田选择与准备:水源与水质:稻田应当建设在水源方便、水质较好的区域,以便于定期更新水体,保持水中营养。稻田面积:为了方便管理,稻田面积应控制在210亩为宜。池底淤泥:稻田池底应放置2075厘米的淤泥,为泥鳅提供休息场所。
4、场地:需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需在稻田四周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泥鳅逃跑。喂养:根据泥鳅的投放密度,可以适量投喂一些饵料,促进泥鳅更好的生长。需保持稻田中水分充足,且给水稻施肥撒药的时候,需注意不能对泥鳅造成伤害。
关于稻泥鳅养殖技术,以及稻田泥鳅养殖***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僵蚕养殖专用菌种
下一篇
室内养殖牛蛙苗怎么养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