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鹌鹑苗养殖技术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鹌鹑苗养殖技术,以及鹌鹑育苗技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鹌鹑苗怎么养

1、温度湿度: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前3天要保持在37-36°C,4-10天保持在35-32°C,之后每周要降低温度2-3°C。饮水开食:开食前2小时应该在鹌鹑苗饮用水里添加开口药,开口药连饮3-5天,开食时间一般在鹌鹑出壳24小时后比较好。

2、鹌鹑苗的养殖方法如下:饲料要求 食性杂而均衡:鹌鹑食性较杂,需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如豆饼、鱼粉、玉米面等蛋白质来源,以及***、胡萝卜、苜蓿草等维生素来源。此外,还需添加适量的米糠以提供纤维素。复合营养补充:为确保鹌鹑健康成长,饲料中还需加入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

鹌鹑苗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鹌鹑苗的养殖方法如下:饲料要求:鹌鹑食性杂,需投喂豆饼、鱼粉、玉米面、***、胡萝卜、苜蓿草、米糠等多样化的饲料。外加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定时定量喂食,一般建议每天投喂四次。饲养密度:1周龄幼鹑每平米养100只。2周龄幼鹑每平米养85只。3周龄幼鹑每平米养70只。

4、饲料要求:鹌鹑食性杂,一般喂一些豆饼、鱼粉、玉米面、***、胡萝卜、苜蓿草、米糠,外附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就可健康生长。一般建议每天投喂四次即可,且要定时定量的喂食。

鹌鹑养殖技术

1、鹌鹑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笼舍摆放、饲料配置以及温湿度调节,注意事项也围绕这些方面展开:笼舍摆放: 地点选择:笼舍应摆放在通风流畅、向阳、光线好且保温效果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鹌鹑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养殖模式:一般***用分层式养殖模式,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效率。

鹌鹑苗养殖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鹌鹑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育苗、选种与繁殖技术:育苗:确保鹌鹑幼苗的健康成长,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控制以及必要的防疫措施。选种:选择体型健壮、产蛋率高的优良品种进行养殖,以提高经济效益。繁殖:掌握鹌鹑的繁殖周期,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高繁殖效率。

3、鹌鹑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笼舍:笼舍应光线微暗,夏季通风良好,防止猫、狗、鼠等危害。笼舍内应设有照明设备,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饲养密度按笼舍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饲料:饲料应营养丰富、纤维少,品种多样化。

如何提高鹌鹑的成活率

1、要提高鹌鹑的成活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选购优良鹌鹑种苗 选择正规渠道:从具有合法证明和鹌鹑保障的正规基地购买种苗。品质筛选:选取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有疫情证明、非近亲繁殖且繁殖能力好的种苗。适应性强:这样的种苗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快,更容易养殖成活。

2、科学饲喂。科学的饲喂方式是提高鹌鹑养殖成活率的关键。如果是刚出壳的鹌鹑,那么我们要在开食之前喂水,其次就是根据出壳的日龄,合理的进行水分给予,这样可以提高鹌鹑的免疫力。其次就是开食之后要保证营养的均衡,使用一些易消化、易吸收的营养全面的饲料进行饲喂。

3、科学的饲喂方式对提高鹌鹑养殖成活率至关重要。对于刚出壳的鹌鹑,应在开食前喂水,并根据出壳日龄合理给予水分,以提高其免疫力。开食后,需保证营养均衡,使用易消化、易吸收、营养全面的饲料进行饲喂。同时,饲料不能过粗,且需根据鹌鹑不同日龄合理控制饲喂次数,通常四到八次左右,并控制饲料用量。

4、适合幼小的鹌鹑。在2-3天后,可以逐渐转喂全价混合饲料,以满足鹌鹑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此外,适量喂食抗菌素有助于提高鹌鹑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保温、光照和饲养管理,可以为鹌鹑育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成活率,为后续的养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5、饲养管理:开食饲料:可用玉米、碎米、麦粉等混合料作为开食饲料。饲料转换:在23天后,逐渐转喂全价混合饲料,以确保鹌鹑获得全面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可以喂食少量抗菌素,帮助鹌鹑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量。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养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鹌鹑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

6、可以为雏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雏鹑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饲养者具备耐心和责任心。关注雏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雏鹑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为雏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鹌鹑苗的养法,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饲料要求:鹌鹑食性杂,可喂豆饼、鱼粉、玉米面、***、胡萝卜等。饲养密度:一般1周龄幼鹑每平米养100只,2周龄85只,3周龄70只,4周龄50只,不能密集饲养,以免引发病害。分群管理:将雄鹑和雌鹑分栏饲养,提高种蛋受精率。病虫害防治: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防治措施,及时治疗。

饲养密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1周龄每平米养100只,2周龄85只,3周龄70只,4周龄50只。避免密集饲养,减少病害发生。分群管理:建议将雄雌鹌鹑分开饲养,以提高种蛋受精率。若混养,雄雌比例建议1:3,多余的鹌鹑可作为肉鹑养殖。病虫害防治:鹌鹑可能患多种疾病,如雏白痢、球虫病等。

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工作繁杂,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①***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②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④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

新手如何养鹌鹑

1、新手养鹌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育雏期管理: 关键时期:0到14日龄是雏鹑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特别是0~7日龄最为关键,需特别关注。 温度控制:0~7日龄时,温度需维持在38度,上下最好不要相差1度。 避免应激行为: 环境适应:鹌鹑出壳后易产生逃避行为,特别是5~9小时为恐惧应激行为的敏感期,需避免异响等***。

2、新手养鹌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温度湿度控制 温度调节: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差,前3天需保持温度在3736°C,410天为3532°C,之后每周降温23°C,直至脱温后保持在2225°C左右。湿度管理:育雏前期因适温高,排泄少,室内较干燥,需适当洒水保持湿度在60%65%。

3、新手养鹌鹑必看方法: 维持适宜的温度:鹌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环境温度。出生前3天,保持温度在36-37摄氏度之间,4-10天内调整至32-35摄氏度,之后每周逐渐降温2-3摄氏度,直至环境温度稳定在22-25摄氏度。 及时开食:鹌鹑出壳后24小时内,应给予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帮助其排出胎粪。

4、做好防病与免疫接种工作: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饲养密度等,同时还要做好疫苗的免疫。一般在雏鹑6~10日龄,可使用IV系苗饮水免疫,每隔3个月可进行免疫一次。

5、新手养鹌鹑的方法如下:温度控制:刚孵化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差,孵化后3天需将温度控制在3637℃。410天时,温度需控制在3235℃。之后每周需将温度下降23℃,直到环境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管理:育雏前期,由于室温较高,鹌鹑排泄少,室内干燥,需适当洒水以提高湿度,控制在6065%左右。

6、温度湿度: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前3天要保持在37-36°C,4-10天保持在35-32°C,之后每周要降低温度2-3°C。饮水开食:开食前2小时应该在鹌鹑苗饮用水里添加开口药,开口药连饮3-5天,开食时间一般在鹌鹑出壳24小时后比较好。

关于鹌鹑苗养殖技术,以及鹌鹑育苗技术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