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方法 水缸面积较小,水质容易浑浊,在水缸里养殖泥鳅时,需要每隔5-10天更换一次清水,且每次换水量要达到三分之一,而且在给泥鳅饲喂时,可以给其提供红虫、轮虫、动物尸体等食物,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
若用水泥池养殖泥鳅,新建水泥池塘在进水前一定要浸泡1个月以上或进行脱碱处理,池塘底部要铺有15~20厘米的壤土;土池土质以壤土为佳,渗水严重的区域要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防渗布防渗,防渗布上层铺20厘米左右的壤土;另一种方法是池底用三合土夯实。
人工养殖的泥鳅主要吃蝇蛆、豆饼、米糠等食物,同时控制动物饲料的用量。养殖注意事项 (1)水质干净且食物充足的环境适合泥鳅生长,可选用排灌方便且通风向阳的池塘进行养殖,并在底部铺一层厚厚的淤泥。
.2g的泥鳅种5 000尾左右。投喂饲料及方法同常规养殖法。为保持水质良好,需***用微流水 循环养殖法,经过3个月精心养殖,可获得每300g/m2的产量。为节省成本,也可***用多孔 水泥砖头代替化学多孔管,使泥鳅钻入其中即可。稻田养殖法。稻田养泥鳅同一般稻田养鱼法。
人工养殖泥鳅的方法主要包括池塘建造、放养前准备、投苗种、饲喂方法、饲养管理和日常管理:池塘建造:池塘四周需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为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周围需设置围墙,如网片、塑板或瓷板,以防敌害进入。
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要适口、新鲜。投喂过程中要注意饵料品种的稳定,避免频繁变化导致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影响生长速度。由于泥鳅贪食,投喂动物性饲料时不宜过量,以防影响肠道呼吸并产生毒害气体而致死。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可以停止投喂。水质管理是泥鳅养殖的重要环节。
人工养殖泥鳅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池塘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面积以 50 - 100 平方米为宜,池深 1 - 5 米,池底铺 20 - 30 厘米厚的软泥。在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等药物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人工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池塘建造、放养前的准备、苗种投放、饲料投喂、饲养管理以及日常管理。 池塘建造: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应高于水际面40厘米,池埂坡度保持在60℃-70℃,池深应在80厘米-100厘米,水深维持在30厘米-50厘米。
人工养殖泥鳅,需遵循以下流程。首先是池塘准备,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面积以 50 - 100 平方米为宜,池深 1 - 5 米,池底铺 20 - 30 厘米厚的肥泥。在放苗前 10 - 15 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之后注入新水,施足基肥,培育浮游生物。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池塘处理 (1)选择向阳、腐殖质含量适中的黏质土进行养殖。(2)池塘四周要求有高出水面40cm的防逃设施(由水泥板或砖块筑成)。(3)水深为40-50cm左右,池底淤泥厚度约为20-30cm左右,池壁高出水面30-40cm,高出地面20-25cm。
养殖泥鳅时,首要任务是维护良好的水质。这要求每隔4至5天向鳅池中适量添加粪肥,每次每平方米投放50至100克,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15至25厘米之间。此外,鳅池需每周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约为30厘米。若鳅池内设有微流水系统,则可减少换水频率,但仍需密切监控水质,以防恶化。
人工养泥鳅常见的养殖方式有以下几种。池塘养殖是较为传统的方式。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一般几亩到十几亩均可。放苗前需清塘消毒,施足基肥培育天然饵料。投放健康的泥鳅苗种,合理控制密度,投喂配合饲料并搭配一些动物性饵料,日常做好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
确保水体溶氧量在一天中至少16小时维持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低于4mg/L,以促进泥鳅的健康生长。 水体的总硬度(以碳酸钙计)应介于825至148毫克/升,有机耗氧量应控制在30毫克/升以下,氨氮含量不应超过0.1毫摩尔/升,且硫化氢的含量必须是零,以保证水质适宜泥鳅养殖。
苗种质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没有优质的苗种,即使其他方面的管理再到位,也可能对养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饲养过程中,可投喂麦麸、米糠、花生饼、豆饼、菜饼等植物性饲料,并适当搭配鱼粉、蚕蛹等。同时,要注意投饲和施肥的适量与均衡。控制水质是养殖泥鳅的重要环节。
关于泥鳅可以人工养殖吗和泥鳅能养殖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泥鳅能养殖吗、泥鳅可以人工养殖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冬季大棚里养殖什么花好
下一篇
如何提高蜜蜂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