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白鲢鱼养殖技术,以及白鲢鱼养殖技术与管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池塘混养:白鲢鱼可以与链、鳙、鲤、草、罗非鱼等鱼混养,但不能与肉食性鱼类混养。混养的鱼种规格要适当大些,最好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能和白鲢鱼一起干塘起水上市。混养方式有:- 以白鲢鱼为主,搭养其他鱼: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6厘米的白鲢鱼种3—6尾,每2-3平方米搭养一尾家鱼种。
白鲢生长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池塘面积、水深、水质、饲料质量与投喂量等。保持水质清新且肥度适宜,科学投喂优质饲料,能充分发挥白鲢生长潜力,实现较快生长。
养殖池:上文已经介绍过,养殖白鲢鱼时数量一般是比较多的,此时就需要用到养殖池。一般来说,养殖池的面积在10-30亩之间都是可以的。在将鱼苗放入之前,需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还可以用盐水将鱼苗浸泡一下,这样白鲢鱼就不容易生病。喂食:在之后养殖管理时,喂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人工养殖鲢鱼一般需要2年时间来操纵,第一年养殖鱼,第二年养殖成鱼。投苗前要对水池进行消毒,并撒上基肥,6月份上夏花,一般***用收集方式,可以节流养殖水体也可以促进鱼的发育,投喂的饲料要对峙固定原则,保证水中浮游生物充足,日常管理,当温度低于10℃时,并到鱼池中安全越冬。
鲢鱼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第一年主要是鱼种养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增长。第二年为成鱼养殖,鱼苗可以长到2千克-3千克左右。养殖期间要勤换水、勤喂食。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人工养殖(不加温)需时两年 头一年是鱼种养殖(到年底时约3两到5两左右) 第二年成鱼养殖,可长至2-3KG。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自然水域中有很多可以生长到30至40公斤。
饲料与环境 人工养殖白鲢需要注意饲料和环境,这两个因素对白鲢的生长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适宜的饲料和水质可以使白鲢的体重增长速度达到每天20-30克左右。而如果环境脏污、饲喂不合适,白鲢的生长速度将大打折扣。在饲料选择上,可供选择的有青饲草、鱼肉、豆粕等,应根据每个阶段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
鲢鱼是套养鱼类,以鲤鱼出塘起捕时间为准。越冬管理越冬密度:压塘成鱼和鱼种的越冬密度一般为0.3-0.6㎏/㎡。根据池塘条件可作适当调整。越冬鱼体要求:鱼体应无病无伤,肥满健壮。
人工养殖白鲢的时候,同样需要给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主要让它们吃水中的浮游生物,此时就需要适当培育浮游生物,让水中的生物量更加丰富。另外,白鲢有时候还会降草鱼的粪便作为食物,所以可以考虑将白鲢和草鱼放置在一起混养。
1、控制水深:养殖白鲢鱼时,维持适当的水深至关重要。通常,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为宜,既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 调节水温:适宜的水温有助于提高白鲢鱼的食欲和生长速度,建议将水温保持在18度以上,并保持相对稳定。 疾病防治:白鲢鱼可能会遭受疾病侵袭,因此疾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日常应密切观察养殖池状况,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或白鲢鱼状态异常,应立即***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水深:养殖白鲢鱼时,还需控制水深。一般来说,水深在2米左右就是比较合适的,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水温: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白鲢鱼的食欲更好,长势也会更好,建议一直保持在18度以上,并且保持稳定。疾病防治:白鲢鱼可能会生病,所以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3、- 成鱼池中混养白鲢鱼亲鱼:按雌雄1:1或1:2的比例放入少量可繁殖的白鲢鱼,在繁殖季节投放鱼巢让其产卵孵化。根据繁殖的白鲢鱼数量,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养,让它在成鱼池中直接养成商品鱼。放养时要态嫌考虑白鲢鱼繁殖后水体的负载能力。
4、控制水深:白鲢鱼养殖时,水深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适宜的水深应在2米左右,既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维持适宜水温:水温对白鲢鱼的食欲和生长有直接影响,建议将水温保持在18度以上,并保持相对稳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白鲢鱼可能会遭受疾病侵袭,因此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5、放鱼前要对池子进行施肥,夏花下网后池子里还需撒上绿肥和熟粪,养殖过程中要按期给池子加新水,保证水色为棕绿色。
6、鱼种放养前应先用4%的盐水溶浸5~10min后放入网箱内。放入鱼种的操作过程一定要小心,避免弄伤鱼体造成损失。放养鱼种应选择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花、白鲢,规格为5~10cm/尾,放养量为花鲢120~150尾/箱,白鲢120~150尾/箱,同时可放养同一规格的罗非鱼30尾,以清洁网眼增加水流的交换。
控制水深:白鲢鱼养殖时,水深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适宜的水深应在2米左右,既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维持适宜水温:水温对白鲢鱼的食欲和生长有直接影响,建议将水温保持在18度以上,并保持相对稳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白鲢鱼可能会遭受疾病侵袭,因此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养殖池:上文已经介绍过,养殖白鲢鱼时数量一般是比较多的,此时就需要用到养殖池。一般来说,养殖池的面积在10-30亩之间都是可以的。在将鱼苗放入之前,需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还可以用盐水将鱼苗浸泡一下,这样白鲢鱼就不容易生病。喂食:在之后养殖管理时,喂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养殖白鲢鱼放养密度 放养数量:每亩水面可放养白鲢鱼苗15万尾左右。 养殖方式:以单养为主,不建议混合放养。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
池塘混养:白鲢鱼可以与链、鳙、鲤、草、罗非鱼等鱼混养,但不能与肉食性鱼类混养。混养的鱼种规格要适当大些,最好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能和白鲢鱼一起干塘起水上市。混养方式有:- 以白鲢鱼为主,搭养其他鱼: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6厘米的白鲢鱼种3—6尾,每2-3平方米搭养一尾家鱼种。
花白鲢鱼,滤食性鱼类,人工喂养时,食物的选择对其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鱼肉质量有显著影响。 合理施肥是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应以基肥为主,配合使用磷钾肥和氮肥。 施肥的量需要控制,每亩池塘大约施用5千克氮肥,以尿素(含氮量40%)为例,每亩大约需要施用12千克尿素。
养殖池选择:在养殖白鲢鱼时,通常需要选择适当的养殖池。养殖池的面积应在10至30亩之间。在投放鱼苗前,必须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并可使用盐水浸泡鱼苗,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喂食管理:喂食是养殖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初入养殖池的白鲢鱼需要适应环境,此时可提供豆浆等流质食物。
1、养殖白鲢鱼一亩可放养15万尾左右苗,使用花白鲢速长进行肥水效果较好。养殖白鲢鱼放养密度 放养数量:每亩水面可放养白鲢鱼苗15万尾左右。 养殖方式:以单养为主,不建议混合放养。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
2、养殖白鲢鱼每亩水面可放养15万尾左右。一般是以单养为主,不提倡混合放养,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白鲢鱼在良好的摄食条件下,每年可长2斤左右。白鲢属于中上层鱼类,一般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季节,它们会游在中上层水域觅食,冬季潜到深水越冬,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3、并且如何进行肥水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从科学的角度上说,一亩水面可以养殖15万尾左右的白鲢鱼。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有人做了实验,在一亩田里放了15万尾左右的白鲢鱼。它们的生活条件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并且它们的产量也非常高,鱼的品质也十分的优秀。
对于养殖户们来说,其实饲养鲢鱼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对环境要求并不是很高,主要是生长的速度也特别快,而且个头也很大,所以呢收益是非常可观的。而一般如果养殖技术特别规范,那么如果是一亩鱼塘,全部饲养的鲶鱼。这样下来产量大概是在300~400公斤左右。
食性:白鲢属中上层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
鱼塘不错,深度和水源条件挺好。就是不知道鱼塘是否规则,电和道路是否通畅,这个对你后续的生产和捕捞销售影响都是蛮大的。由于是活水,首要的一点做好进排水口的防逃工作。特点养殖难度不高,销售路子也良好,价格近年来是稳步上升的。
想要投资鲢鱼养殖,首先需要了解养殖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一亩鱼塘的生产量可以达到1000斤左右,如果按照每亩800斤的产值来计算,花白鲢的产量约为400斤,白鲢为350斤,花鲢为50斤。 在市场上,花鲢的价格大约在8元/斤左右,白鲢为5元/斤,花鲢则可以达到10元/斤。
关于白鲢鱼养殖技术和白鲢鱼养殖技术与管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鲢鱼养殖技术与管理、白鲢鱼养殖技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大棚养殖黄粉虫不冷吗
下一篇
澳龙的养殖周期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