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田螺的人工养殖,以及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在家养田螺的方法现在人们经常吃的田螺主要是野生的,但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养殖户在家里饲养田螺。由于蚯蚓的身体会携带很多***和细菌,会污染水质,因此不适合和其他鱼类一起养殖,繁殖速度快,所以要及时清理,以避免海螺需要很多。要为田螺准备水质新鲜、饵丰富的水域。
准备容器 准备一个鱼缸,里面除了田螺不宜放其它鱼类,然后把鱼缸清理干净,并在其中放入一些水生植物的茎叶和水草等,以供田螺栖息繁殖,同时为其提供食物。
田螺放养的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120个左右,同时套养夏花鲢和鳙鱼,田螺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份。在养殖时,可以先投施些粪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或菜籽饼、豆饼等。青菜要切碎与米糠拌匀投喂,饼粕要浸泡变软。每2~3天投喂1次,投喂应在上午。
人工养殖田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养殖池建设:商品螺池面积建议为100平方米,种苗池为40平方米。池深应为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的肥土,以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两端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并安装铁丝网或塑料网以防止田螺逃跑。
养殖田间可选择水稻田、池塘泥土或水坑,保证有足够的淤泥,泥土深度保持在35厘米以上。种植水生植物:在田间种植水生植物或与水稻一起养殖,为田螺提供天然饵料、遮阳条件,并降低水温。同时,田螺还能改善淤泥土质和水质条件,实现水稻与田螺的双丰收。
人工养殖环境下需投放大量饵料,但田螺食性杂,对营养需求不高,米糠等粉质饲料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投放饵料的频率和量需根据天气变化及田螺的进食情况合理调整,当温度超出15-30度的范围时,可适当减少或停止投放。日常管理方面,需做好养殖水体的防控工作,避免农药流入或受到其他污染。
1、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4000元。现就将高产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选择场地。
2、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水质调节。
3、如果是养殖在池塘中,可以在水面上放置一些水莲等水生植物,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蔓生蔬菜。这样不仅可以为田螺提供足够的天然饲料,还能适当的遮阳,降低水温,防止田螺产生热害。饲养管理。养殖田螺的时候要保证足够的肥水,定期的追施肥料,田螺养殖就跟种植一样,需要大量的肥料保证生长。
4、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5、只有在水温恒定在15度的时候田螺才会进行摄食和活动。田螺的生存水体的选择。田螺属于比较好生养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也不会生什么疾病。所以生长的条件就是周围没有农药的残存的普通平常水质都可以投放。
6、选择优质种螺。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收集或从市场购买。选择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为种螺。一般体重在15~25克的田螺已达到性成熟,在15℃以上的温度下即可繁殖。雌螺较大而圆,雄螺较小而尖。 进行繁殖放养。田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
人工养殖田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养殖池建设:商品螺池面积建议为100平方米,种苗池为40平方米。池深应为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的肥土,以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两端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并安装铁丝网或塑料网以防止田螺逃跑。
在自然水域中,保持水体肥度,定期施放有机肥料,可满足田螺生长需求。也可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废弃物。适当比例的米糠、麦麸、豆饼可作为上等饲料。生长温度内,每2天投喂一次,水温变化时调整投喂频率和量。田螺养殖之越冬管理:水温降至8至9℃时,田螺进入冬眠。
养殖方法: 温度控制:田螺的生活适温为1040℃,最适温度为2028℃。夏季需防高温,避免水温超过致死上限;冬季越冬时,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以防产生有毒物质。 溶氧要求:田螺对水中溶氧敏感,要求每升水中溶氧在4毫克以上。溶氧降到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降到5毫克时,会引起死亡。
关于田螺的人工养殖和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田螺的人工养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人工养殖斑马虾怎么养殖
下一篇
养殖场招聘技术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