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室内养殖 > 正文

室内蚂蟥养殖

简述信息一览:

有哪些实用的蚂蟥养殖技术值得了解?

1、实用的蚂蟥养殖技术包括多个方面。场地建设很关键,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底可铺一些石块和树枝,为蚂蟥提供栖息场所,同时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并做好防逃设施,如在池边设置光滑的防逃墙。

2、蚂蟥养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哦:选址建池:得找个避风向阳,排灌都方便的好地方来建池子。池子宽度大概3米,深度1米,长度嘛,就随意啦。记得在池子的对角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哦,池底再放点石块和树枝,给蚂蟥们当个小窝。如果是小规模养殖,水坑、荒塘、池塘啥的都能用。

室内蚂蟥养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饵料喂养。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

4、蚂蟥养殖需掌握多方面技术。选址建池很关键。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面积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底用水泥夯实,池壁设防逃设施,水深保持在 60 - 80 厘米,可在池中放置一些树枝、石块等供蚂蟥栖息。种苗投放要谨慎。

怎么养蚂蟥

1、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蚂蝗自然越冬。这种方法省时省力,适合大面积商品蚂蝗养殖。也可以将育种蚂蝗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这种方法可使蚂蝗正常生长和活动,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室内蚂蟥养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每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越冬管理先捞起。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

3、在水蛭的投喂方面,常见食物包括田螺、河蚌及动物血块等。初期可在养殖场地均匀放置适量田螺、河蚌,并辅以血块喂养,以加速水蛭生长。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1-2小时,确保水蛭充分进食,减少饲料浪费。水蛭对高温敏感,因此养殖场所需***取控温措施,尤其在夏季。

如何有效运用蚂蟥养殖技术?

要有效运用蚂蟥养殖技术,需关注多个方面。首先是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应挑选水源丰富、水质良好且排灌方便之处。可建造水泥池或土池,池底铺适量淤泥,设置遮阳设施,为蚂蟥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

蚂蟥养殖首先要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如果规模比较小也可以在水坑、荒塘等地方养殖,人工养殖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的蚂蟥,这种蚂蟥比较好饲养一些。人工饲养时可利用各种动物的血液拌上饲料、草粉来进行饲喂,饲养时需要调节水质,因为人工养殖密度高,所以水质必须要保持清新。

水蛭养殖技术如下:水蛭苗的成活率较低,而且不容易隔代繁殖。因此在选苗的时候要注意挑选。要想在投种一年之内就有好收成,必需选二龄以上的健壮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体越大越健壮,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越高。养殖水蛭之前要对水质进行考察,如果水源被污染了,将有可能导致所有的水蛭死掉。

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每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越冬管理先捞起。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

蚂蟥养殖需做好多方面工作。首先是养殖池建设,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深 1 - 2 米,池底铺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用网布防逃。

室内养殖水蛭行吗

水蛭不能在室内养。室内养水蛭可能会影响人的健康。水蛭是一种***,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播给房间里的人,引起呼吸道感染、皮肤疾病等病症。因此,一定要注意室内养水蛭的卫生,并定期对水蛭进行驱虫处理。

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 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室内养殖蚂蟥,需要搭建大棚和水泥池。池子的面积在20平米左右,水深0.5米,安排好进水口和排水口。放养前需要先进行消毒,20天后投苗,每平米投放100株左右。日常饲养中,主要喂养螺肉和蚌肉,每周喂一次动物血液。搭建大棚可以防雨,同时也能保温。

关于室内蚂蟥养殖和养殖蚂蟥怎么养殖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养殖蚂蟥怎么养殖技术、室内蚂蟥养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