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优质的饵料;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投喂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鲜度;使用冷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致使腐败变质。
2、一是要正确使用鱼类饲料。要确保所选饲料来源可靠,无添加药物,投喂“绿色无公害饲料”,保证饲料安全。二是要尽量使用绿色添加剂。如有机微量元素具有提高鱼类生产性能、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作用;中草药添加剂,兼有防病、治病和促生长的作用,毒副作用少,无药物残留。
3、因此,发展高投入、高效益的名、特、优、新水产品的无公害养殖,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主要出路和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并解决养殖中的疾病及生长缓慢等问题,一些养殖者开始尝试使用药物和添加剂来提高养殖密度。
1、在人工密养条件下,最佳生长水温是 12—18℃,当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明显减少,生长减慢,抗病国减弱,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在26℃短时间内即能死亡。所以虹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水温上限是24℃。虹鳟鱼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温度,只要水不结冰,就能摄食、生长,但摄食强度减弱、生长缓慢。
2、虹鳟鱼生长的水质条件需满足特定要求。其最适生长水温为16至18摄氏度,低于7摄氏度或高于20摄氏度时,食欲会减弱,生长速度放缓。若水温超过24摄氏度,虹鳟鱼的摄食将停止,随后逐渐衰弱直至死亡。因此,维持适宜的水温对于虹鳟鱼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虹鳟鱼对水体中的溶氧量也有很高的要求。
3、因此,虹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水温上限为24℃。虹鳟鱼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温度,只要水不结冰,就能摄食和生长,但摄食强度会减弱,生长缓慢。养鳟水体中的溶解氧要求在5mg/L以上,当溶解氧降至4mg/L时,鱼会出现缺氧症状,甚至死亡。在3mg/L时,虹鳟会大量死亡。
4、养殖水体的pH值应保持在5-9,碱度为5mg/L,硬度应在8-12之间。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通过短暂驯化后,可使用海水进行成鱼养殖。养鳟用水是进行虹鳟养殖的前提。养殖用水应为流动的冷凉水,全年水温应保持在22℃以下,冬季不结冰。水质需符合养鱼用水标准,即清澈无污染。
养殖管理: 人工养殖时需提供合适饵料,如高蛋白的对虾或鲤鱼饵料,蛋白质含量应超过30%。投喂量应视水温、鱼体大小和天气状况而定,确保鱼类八成饱。投喂时应分多次少量进行,避免石斑鱼剩余饵料。 保持水质清澈,加强流水管理。夏日高温时需遮阳,以防光线过强。
养殖管理:人工养殖需投饵料,可以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对虾饵料或鲤鱼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30%以上。投饵量根据水温高低,鱼体大小、天气情况而定,总体以鱼类吃到八成饱为宜。投饵方法:总量确定后少量多次,投饵时应慢慢投喂,吃完后再投,因为石斑鱼不喜欢觅食沉底饵料。
山溪石斑鱼的养殖技术如下:(一)、苗种培育技术 鱼苗地要求: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亦可以用室外水泥池,一般单池面积为50-100m3,水深l-1.5米。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饵料。
营养不均衡:虽然溪石斑鱼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唯一来源。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食用安全考虑:鉴于上述的生态环境、***和细菌风险,以及溪石斑鱼并非常见的商业养殖鱼类,其食用安全性相对较低。因此,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尽量减少食用。
1、人工养殖田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养殖池建设:商品螺池面积建议为100平方米,种苗池为40平方米。池深应为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的肥土,以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两端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并安装铁丝网或塑料网以防止田螺逃跑。
2、在自然水域中,保持水体肥度,定期施放有机肥料,可满足田螺生长需求。也可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废弃物。适当比例的米糠、麦麸、豆饼可作为上等饲料。生长温度内,每2天投喂一次,水温变化时调整投喂频率和量。田螺养殖之越冬管理:水温降至8至9℃时,田螺进入冬眠。
3、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商品螺池面积以100平方米为宜,种苗池40平方米。池深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肥土,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池的两端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应安置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种苗一般到稻田、池塘、沟渠收捡。
4、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田螺养殖之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
关于人工流水养殖,以及人工水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养殖大棚纱布
下一篇
散养兔子养殖技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