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叉尾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简述信息一览:

养一斤叉尾鱼要多少饲料

养1斤叉尾鱼一般需要1-5斤的饲料。人工养殖叉尾鱼,需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同时也要将池塘清理干净。养殖叉尾鱼时还要注意防治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症表现为鱼鳍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腹水增多,眼睛突出,鳃丝渗白。预防时可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应当清除,以改善生态环境。

每1/15公顷放养50克左右的叉尾鱼种800~1000尾,配养75克左右的鲢、鳙鱼种200~300尾。配养池塘:叉尾鱼占20%~30%,每1/15公顷放养75克左右的叉尾鱼250尾,其他鱼类700~800尾。同一池塘放养的叉尾鱼规格需基本一致。饲养管理:投饲驯化:鱼种放养后3~5天完成投饲驯化。

 叉尾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

叉尾鱼的养殖技术

1、叉尾鱼的养殖技术:投放鱼种、水质控制、定期消毒、营养喂养、饲料挑选、疾病防治、收获成鱼。投放鱼种:投放叉尾鱼的鱼种应该仔细选择,种类多样性有助于增加养殖效益,从而提高收益。根据水质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叉尾鱼种类投放。水质控制:水质控制是鱼塘养殖叉尾鱼的关键,养殖能否成功是以水质直接相关。

2、养殖技术 池塘建造:叉尾鱼养殖池塘有下挖式、地面式等,池壁以砖体结构为宜,池壁和池底必须确保不漏水并用水泥抹平,池底放少量瓦筒、瓦坛等作为人工洞穴供叉尾鱼栖息、藏身。

 叉尾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斑点叉尾鮰性情温和,易于捕捞,但疾病较多,需预防为主。肠道败血症、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需定期药物预防。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5之间均可生存,最适范围为3-5。

4、叉尾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之前一定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然后要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在越冬时水温要保持在10℃以上,人工饲料以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等到鱼苗慢慢长大后可以进行混养形式,这样可以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5、水深:水深需保持在5~0米。排灌与水质:排灌方便,水源有保障,水质需保持清新无污染。池底:池底平坦,淤泥少,最好是硬底质或砂砾底质。消毒:鱼种放养前10天,每1/15公顷用生石灰1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7天后加水至适宜水位,不宜使用漂***消毒。

6、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 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

叉尾鱼养殖技术

1、养殖技术 池塘建造:叉尾鱼养殖池塘有下挖式、地面式等,池壁以砖体结构为宜,池壁和池底必须确保不漏水并用水泥抹平,池底放少量瓦筒、瓦坛等作为人工洞穴供叉尾鱼栖息、藏身。

2、叉尾鱼的养殖技术:投放鱼种、水质控制、定期消毒、营养喂养、饲料挑选、疾病防治、收获成鱼。投放鱼种:投放叉尾鱼的鱼种应该仔细选择,种类多样性有助于增加养殖效益,从而提高收益。根据水质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叉尾鱼种类投放。水质控制:水质控制是鱼塘养殖叉尾鱼的关键,养殖能否成功是以水质直接相关。

3、斑点叉尾鮰性情温和,易于捕捞,但疾病较多,需预防为主。肠道败血症、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需定期药物预防。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5之间均可生存,最适范围为3-5。

4、叉尾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之前一定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然后要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在越冬时水温要保持在10℃以上,人工饲料以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等到鱼苗慢慢长大后可以进行混养形式,这样可以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5、斑点叉尾_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_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

叉尾鱼怎样养殖

1、养殖叉尾鱼,需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们在越冬前要***取强化培育措施,冬季的水温保持在10℃以上。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到慢慢长大后可以***用混养形式,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2、水质管理:叉尾鱼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宜,一般情况下10~15天换掉1/3的池水,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应及时注入新水,闷热或雷雨天气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

3、水质控制:水质控制是鱼塘养殖叉尾鱼的关键,养殖能否成功是以水质直接相关。温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一定要保持在叉尾鱼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内。另外,水质改变也不可太快,要慢慢适应,如增加水温时,每次增加2C-3C;改变pH值时,每次改变0.5pH即可。水温尽量保持29℃以上。

关于广东叉尾养殖技术,以及叉尾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