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稻鲤养殖技术,以及稻田鲤鱼养殖技术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1、锦鲤室内养殖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环境要求:水温:锦鲤的适温范围为2℃~30℃,最适水温为20℃~25℃。需避免水温骤变,温差骤然超过2℃~3℃会使锦鲤出现不适。水质:锦鲤需要充足的氧气,并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
2、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对锦鲤鱼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如果养殖密度过大,水中的溶氧量会迅速降低,水质也容易恶化,还会导致锦鲤鱼之间相互争夺空间和食物,影响生长发育。一般来说,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体长15-20厘米的锦鲤鱼5-6条。具体养殖密度还需根据鱼缸或池塘的大小、过滤系统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控制密度 养殖锦鲤,首先要控制一下密度。用小缸养殖太多锦鲤是不正确的,这会造成它们生长不良。一般来说,若是规格在60*30*15厘米的鱼缸,可以养殖的锦鲤数量在6条左右,不能养太多。定期换水 养殖锦鲤,保持水质一直适宜也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稻田养殖鱼类,自古就有传统。田鱼也就应运而生。其实田鱼也是鲤鱼的一种,因为属于底栖鱼类,所以能够适应这种环境。而且在养殖的过程中,鱼和稻田之间能够互相得利,是一种能够在生产资源的利用发挥到较大的不错选择。
养田鱼需要注意水质和饲料的选择。初期可以准备一些草籽或者干海带切碎后放入鱼缸中,为田鱼提供天然的饵料。草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田鱼健康成长。干海带则含有丰富的碘和其他微量元素,能促进田鱼的新陈代谢。
田鱼生长迅速,生长周期短,适合稻田养殖,一年内可达500克的大小。其肉质鲜美,无论大小都适合作为食用鱼,成为餐桌上的佳肴。稻田养鱼不仅有助于控制害虫,还能通过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提高水稻产量,一般增产约一成,形成“稻田养鱼鱼养稻,鱼丰收稻谷增”的互利局面。
田鱼养殖在浙、闽、赣、黔、湘、鄂、蜀等山区稻田中非常普遍,以草鱼、鲤鱼为主,辅以鲫、鲢、鳙、鲮等鱼类。在瓯江流域,独特的瓯越族先民培育出一种被称为瓯江彩鲤的地方品种,这种鱼在丽水等地尤为受欢迎。
稻田养鱼技术的要点包括: 选择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品种,主要推荐草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等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鲢鳙鱼可以适当放养,但鳊鱼则不宜。 实施稻鱼轮作模式,并结合投饵饲养。每亩稻田可放养100至120尾大规格草鱼种,150至200尾鲤鱼和鲫鱼,30至50尾鲢鱼,以及10至20尾鳙鱼。
在放养鱼种时,需要特别注意水温差。鱼种的运输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的温差不应超过5度,以防止鱼种因温差导致大量死亡。当鱼种运输至稻田边时,应逐步将田中的清水加入运输容器,使水温逐渐一致,先少量放入鱼溜,观察半天无异常后再全部放入稻田,避免鱼溜消毒药性残留导致鱼种中毒。
坚持巡田:要做到早晚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清理鱼沟、鱼坑:鱼沟鱼坑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一段时间后容易淤积,要经常清理,疏通鱼沟和鱼坑中淤泥。
调节水位:在水稻插秧至分蘖后期,保持水位约8厘米;孕穗期将水位提升至16厘米。防洪抗旱: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及时将鱼群引导至鱼坑,并围绕稻田设置铁丝网以防水位急剧上升。在干旱时期,***取措施蓄水节流,确保鱼群有充足的水源,减少排水次数。
日常管理。实际养殖过程中,稻田的水位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保证鱼可以自由游动,又不能超出水稻生长范围。养殖时,可以在稻田地势低的地方挖一个水坑,当水稻田水位过低时,鱼儿可以游到水坑里,及时补水。
投食:鲤鱼苗通常比较脆弱,要提升鲤鱼苗的存活率,首先要在鱼苗的吃食上稍加注意。可以给鲤鱼苗喂食红线虫,豆浆,奶粉等饲料。等鲤鱼苗长到20多天的时候可以喂面包虫等稍微大点的食物。长到十几厘米的时候可以喂胚芽饲料,再大点,到25厘米左右的时候,可以投喂人工饲料。
蚯蚓;鱼虾类:各种小鱼小虾,特别是小河虾;陆生昆虫:竹叶虫、蟥虫、各种蚕虫、蜻蜓、蚊子、苍蝇等;水生昆虫:如红虫、蜻蜓幼虫等;粮食作物:玉米、红薯、小麦、高梁、稻谷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贝壳类:如螺蛳、河蚬、河蚌、白贝等;各种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等。
鲤鱼可以吃的食物比较杂,像水中的浮萍、水蚤、鱼虫、蚯蚓、小鱼虾等都能吃,而且能给它补充丰富的营养,使它身体长的更快更好。通常在喂鲤鱼的时候,米饭、面包屑、水果、蔬菜、馒头等食物它也能吃,就是营养没有活饵充足,不过也能填饱肚子,养起来也比较省事。
关于稻鲤养殖技术,以及稻田鲤鱼养殖技术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南方鸵鸟养殖技术与管理
下一篇
养马蜂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