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蝼蛄人工养殖,以及蝼蛄养殖场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常被称为拉拉蛄、土狗子等。它们不经历完全变态,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宽大且强壮,适合挖掘,属于开掘式足。前足的胫节末端呈掌状,具有四齿,跗节共有三节。前足胫节基部内侧拥有裂缝状的听器,中足则保持原状,为一般的步行式,而后足脚节则不发达。
饲养蝼蛄前,应先在野外捕捉健康的蝼蛄幼虫。确保饲养环境适宜,准备一个足够深的饲养池以防止蝼蛄逃逸。在饲养池中铺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并掺入牛粪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土壤湿润,并在其上覆盖稻草或稻米芯,为蝼蛄提供遮蔽和保湿的环境。
建造饲养池:首先,为了大规模饲养蝼蛄,需要建造由砖和灰浆构成的饲养池。这些池子的尺寸应为长3至4米,宽2米,深2米。池底填充1米厚的肥沃土壤,并稍微压实。接着,在土壤上再铺上20厘米厚的湿润且松散的土壤,其中包含农家肥或腐殖质。
建池:规模化饲养先建砖灰结构的饲养池。长3~4米,宽2米,深2米。下部填1米厚的壤土,稍加压实。再填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含腐殖质的土,表面撒一层发酵的牛粪或马粪、碎麦秆、谷糠作为蝼蛄活动和保护层,再松散地放一层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遮荫和保温,池口用铁纱笼罩盖。
蝼蛄,又称为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地狗子。它们在白天隐藏,夜间活动,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可以侵害多种蔬菜。然而,蝼蛄也是一种中药材,其药用部分是干燥后的成虫,具有消肿、利尿、治疗尿路感染及跌打损伤、脓肿疮毒等功效。近年来,养殖蝼蛄成为了许多农户增收的途径之一。
蝼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养殖环境准备、繁殖管理、饲养管理等方面。 养殖环境准备:蝼蛄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此养殖地应选在通风透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养殖场所应模拟自然环境,设置适宜的生活区和饲料投放区。 繁殖管理:蝼蛄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投放种苗:蝼蛄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因此,可以在每年的4至5月和9至10月,利用电灯、黑光灯或马灯在夜晚在村舍附近的热带草原地区诱捕成虫。诱捕到的成虫中,需要挑出肢体完整、健康、体型较大、没有疾病的个体作为商品虫,而优质的个体则留作种虫。
建池:规模化饲养先建砖灰结构的饲养池。长3~4米,宽2米,深2米。下部填1米厚的壤土,稍加压实。再填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含腐殖质的土,表面撒一层发酵的牛粪或马粪、碎麦秆、谷糠作为蝼蛄活动和保护层,再松散地放一层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遮荫和保温,池口用铁纱笼罩盖。
建造养殖池:在开始蝼蛄养殖之前,首先需要利用砖块和碎石等材料建造一个合适的养殖池。池底应填充大约1米的土壤,并确保坚实。接着,在土壤上铺设大约25厘米厚的肥料,最后再覆盖一层松散的粮食秸秆。为了防止蝼蛄逃逸,应在池口安装铁纱网。
饲喂管理:在傍晚时分进行饲喂。日常提供青饲料,精饲料每1至2天提供一次,注意少量多次。饲料需提前处理,以防止霉烂。养殖环境管理:东方蝼蛄每年收获一次,华北蝼蛄每两年收获一次。根据气温调整养殖池的湿度,冬季需搭建防风保温设施。
养殖池建设:构建养殖池时,长度设定为300厘米,宽度200厘米,深度200厘米。池底铺设壤土,上方覆盖经过发酵的有机质土壤,如马粪或麦秸,最上层撒上玉米芯或稻草。苗种***集与投放:在4至5月及9至10月期间,利用蝼蛄的趋光性,在野外使用手电筒或黑光灯诱捕成虫,筛选后投入养殖池中。
1、它们主要以蝗虫、蝼蛄、地老虎、金龟子、菜青虫、蚁类、蜗牛、瓢虫和蚯蚓为食。人工圈养时,可以选择菜地、果园、池塘、荒滩、树林等自然环境。只需用纱网围成50厘米高的围网,就能圈养蟾蜍。无需特别投资建设设施。蟾蜍不仅能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季,还能帮助控制虫害,使果蔬免受农药之苦。
2、林业措施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耕、中耕也能减轻蝼蛄的为害。(2)生物防治 在圃地周围栽植杨、刺槐等防风林,招引黄鹂、喜鹊、红尾伯劳等益鸟。(3)人工挖掘 春季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
3、选址 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消灭天敌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
4、近年来,青蛙的养殖业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人工养青蛙技术容易掌握,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每年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青蛙的种类 青蛙是两栖物,约有190种。其中分布广、数量较多的是黑斑蛙,其次是泽蛙、金钱蛙、虎蚊蛙。一般养殖的大都是黑斑蛙和虎玟蛙。
5、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在蛙的肌肉中,***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
蝼蛄在饲养的时候需要先在野外抓捕幼虫,并选择身体健康的进行饲养,然后需要准备一个大饲养池,一定要深一点才能避免蝼蛄跳出去。在池子中垫上腐殖土并将牛粪掺在一起,能够保证土质的营养,并且要保持土的湿润,再铺上稻草或者是玉米芯等,能给蝼蛄起到遮阴的作用,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湿效果。
捕捉蝼蛄的幼虫:在自然环境中捕捉蝼蛄的幼虫是饲养的第一步。选择活泼且无伤病的幼虫进行饲养。搭建饲养环境:需要准备一个宽敞且深的饲养池来饲养蝼蛄。在池底垫上富含有机物的灶脊腐殖土,并与牛粪混合,这样可以为蝼蛄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为了保持适宜的环境,蝼蛄饲养池需要适时遮荫,以降低过高的气温,适时泼水以保持湿度。冬季则需搭建风障,加入秸秆保暖,确保蝼蛄在四季都能得到适宜的生活条件。 蝼蛄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精心的管理,蝼蛄不仅可以被控制,还能为昆虫学家提供研究害虫习性的重要资料。
关于蝼蛄人工养殖,以及蝼蛄养殖场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