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稻田草鱼养殖技术,以及稻田养殖草鱼亩产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稻田养鱼技术的要点包括: 选择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品种,主要推荐草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等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鲢鳙鱼可以适当放养,但鳊鱼则不宜。 实施稻鱼轮作模式,并结合投饵饲养。每亩稻田可放养100至120尾大规格草鱼种,150至200尾鲤鱼和鲫鱼,30至50尾鲢鱼,以及10至20尾鳙鱼。
2、定期巡查稻田:确保早晚对稻田进行巡查,早晨观察鱼类是否正常活动和是否有浮头现象。 维护鱼沟和鱼坑:鱼沟和鱼坑是鱼类活动的关键区域,需要定期清理以防止淤积,并保持水路的畅通。
3、调节水位:在水稻插秧至分蘖后期,保持水位约8厘米;孕穗期将水位提升至16厘米。防洪抗旱: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及时将鱼群引导至鱼坑,并围绕稻田设置铁丝网以防水位急剧上升。在干旱时期,***取措施蓄水节流,确保鱼群有充足的水源,减少排水次数。
4、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坚持巡田 (1)首先一定要进行早晚巡田,早上观察鱼类是否会出现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2)晚上一定要检查吃食的情况,检查田埂有没有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复。
5、在放养鱼种时,需要特别注意水温差。鱼种的运输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的温差不应超过5度,以防止鱼种因温差导致大量死亡。当鱼种运输至稻田边时,应逐步将田中的清水加入运输容器,使水温逐渐一致,先少量放入鱼溜,观察半天无异常后再全部放入稻田,避免鱼溜消毒药性残留导致鱼种中毒。
6、稻田准备 选择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肥,路、电方便的田块。①将稻田池埂加高到45~70厘米,用于轮养的田块田埂应增高到70~100厘米。田埂上种大豆,一是为了阻挡鱼类受惊跳到池埂上,二是为了增加大豆产量。②开挖鱼沟鱼溜。
1、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吃进的杂草中3026~40%转化成自身能量,还有60%~70%以粪便形式排泄在田中,起到积肥、增肥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养鱼田比非养鱼田土壤有机质增加0.4倍,全氮增加0.5倍,速效钾增加0.6倍,速效磷增加3倍。
2、然而,稻田养草鱼的管理至关重要,要确保鱼苗与稻苗和谐共生。首先,要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设立集鱼沟和坑,保持水质清澈。初期需设置拦鱼设备,防止草鱼破坏秧苗。随着稻苗生长,逐步调整水位,确保鱼和稻的共同生长。最后,及时调整喂养策略,保证草鱼的营养需求。
3、施肥技术 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一般每667平方米稻田施人畜粪1500公斤为宜,这样可使稻禾、鱼均肥壮。如施用化肥,一般以尿素和钾肥为主,在施用时,不能撒在鱼类集中的地方,如鱼坑、鱼沟内,以免鱼类误食肥料。
1、稻田养鱼是很不错的方法,但是出现鱼死,是因为方法不对造成的。1,养殖之前稻田地的建设。种植稻的农户在开始养殖之前最好先把稻田堤坝进行加厚加高夯实的工作,在稻田里边设置好鱼坑,这是为以后稻田晒田工作做好准备。
2、鱼种的运输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的温差不应超过5度,以防止鱼种因温差导致大量死亡。当鱼种运输至稻田边时,应逐步将田中的清水加入运输容器,使水温逐渐一致,先少量放入鱼溜,观察半天无异常后再全部放入稻田,避免鱼溜消毒药性残留导致鱼种中毒。
3、消毒与施肥。田间工程完工后,蓄水15cm,用75kg/亩生石灰消毒,生石灰不仅能对稻田进行消毒,灭杀稻田中的野杂鱼、水蛇等敌害生物,还能改良稻田土壤,增加稻田肥力。消毒后3天,每亩施100kg腐熟的人畜粪基肥,培肥水质,7天左右稻田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蓄水30cm以上,适时投放鱼苗种。
4、鱼坑建设 鱼坑是鱼类栖息场所,鱼坑的大小应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容纳全稻田内的鱼类为宜,并能够将全稻田内的鱼类养活,不致因水体缺氧而造成养殖鱼类死亡。鱼沟建设 鱼沟是鱼类进退鱼坑的重要通道。鱼沟宽30~40厘米、深50~60厘米,一般分布成“井”“田”“目”字型。
关于稻田草鱼养殖技术和稻田养殖草鱼亩产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稻田养殖草鱼亩产量、稻田草鱼养殖技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茶花冬天养殖注意事项
下一篇
养殖大棚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