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养殖 > 正文

夏季人工养殖水蛭

简述信息一览:

水蛭怎么养殖?

水蛭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水质管理:选择天然无污染的水源:避免使用肥水或农药含量较高的水质。保持活水流通:为了保证养殖池的水源质量,最好长期保持活水的流通。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数量:每亩的养殖数量基本在22002500条左右,种苗的话一般在4050斤左右。

先建造养殖池,以3m宽、1m深、长度不限的水池为好,在水池底部放入少量石块,作为水蛭平常栖息的场所。选种 在选择种蛭时,建立挑选健壮无伤、大个宽体的优质品种水蛭作为种蛭。

夏季人工养殖水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养殖水蛭首先需建造宽度为3米、深度1米的水池,池底铺设少量碎石作为水蛭的栖息地。选择健康、宽体、无损伤的优质水蛭品种作为种蛭,并提供田螺、昆虫、蚯蚓以及牛、羊、猪等动物的血液作为食物。维持水温在15至30℃之间。冬季来临前,排空池水并在上面覆盖禾草以保持温暖。

要求饵料台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中,这样既可引诱医蛭吸食,又可防止水的污染。一般每隔5~7天投喂1次,剩余的血块要及时清除,防止变质而引起水体污染。水体要及时更换,一般7~10天更换1次。

竹筒捕捉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捕捞方式。使用刀具将竹筒削成两半,去掉中间的节疤,然后将其放入水中。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引种,还有助于提高捕捞效率。虽然水蛭养殖在行情好的情况下可能带来高效益,但它并非毫无风险的一劳永逸的投资。例如,1亩水蛭可产出干品80至100公斤,市场收购价约为140元/公斤。

夏季人工养殖水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蛭人工饲养

1、在北方人工饲养水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确保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其次,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水质恶化。此外,还要根据水蛭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科学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最后,要定期检查和防治病虫害,确保水蛭健康成长。

2、在进行水蛭人工饲养时,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最经济实惠的是沼泽和泥塘养殖。这些地方自然环境适合水蛭生存,只需搭建围栏以防止逃逸和抵挡天敌。然而,管理与捕捞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低。

3、天然饵料:人工养殖蚂蟥可以摄取天然饵料,这些饵料主要包括活体食物,如河蚌、田螺、蚯蚓、水蚤以及昆虫的幼虫等。天然饵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水蛭饲养环境中自然生长和繁殖的饵料;二是人工投放的天然饵料,通过人工捕获再投放到水蛭饲养的环境中,使其繁殖生长,供水蛭吸食。

4、水蛭以藻类、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血液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放螺蛳、田螺等天然饵料,每亩约25公斤。同时,可提供动物血液,每周一次,如猪、牛、羊、鸡等动物鲜血的凝块。 水质调节技术 水源对水蛭的生存至关重要。

5、在养殖技术方面,深入探讨了水蛭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如繁殖、冬眠等,帮助养殖者全面理解水蛭的生活习性。书中还强调了水蛭的栖息地、活动规律和食性,这对于选择和维护适宜的养殖环境至关重要。此外,人工饲养技术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包括疾病防治和天敌控制,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6、水蛭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饲养池的建造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如下:饲养池的建造:- 尺寸与容量:人工建造的饲养池池埂高8米,水深0.8到1米,宽3米,长度需根据饲养量确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到10万条,种蛭可放20公斤左右。- 栖息环境:为便于水蛭栖息,池底可放置不规则石块或树枝。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且水质干净的地方建池。水池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深以5m左右为宜。同时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确保水流畅通,水质良好。 苗种选择: 选择健康活泼的水蛭苗种进行养殖,确保苗种质量。放养密度要适中,不宜过密,以免影响水蛭的生长。

2、严格控制水质,防止污染源进入饲养池。 保持适宜的水温,避免使用过冷或碱性过重的水(如低温井水或泉水)。 夏季注意水温管理,种植遮阴植物,并增加换水频率,确保水温维持在15至30℃之间。饲料管理 投喂水蛭的饲料包括贝类、草虾、螺类和动物血液,注意控制投喂量。

3、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选择、投喂频次、生长环境调控等。 饲料选择:水蛭的饲料以水生生物如螺蛳、小杂鱼等为主,辅以植物性饲料如蔬菜、藻类等。 投喂频次: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一般每日或隔日投喂一次。

4、控制养殖密度。虽然水蛭体积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每亩可以养殖大量水蛭。通常情况下,每亩养殖数量保持在2200至2500条左右,种苗重量约为40至50公斤。为确保水蛭均匀分布,养殖场地应适当分割,以维持水蛭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合理投喂。水蛭的主要食物包括田螺、河蚌和动物血块等。

5、水质调控: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水,避免水质恶化影响水蛭健康。温度控制:水蛭对温度敏感,应保持适宜的水温,特别是在繁殖季节。繁殖技术 繁殖季节:水蛭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此时需特别注意繁殖环境的调控。繁殖管理:选择健康的种蛭,提供充足的产卵场所,并确保繁殖期间的水质和温度适宜。

6、水蛭养殖技术及日常饲养方法 养殖环境选择与池建 水蛭适合在避风向阳、排灌便利的地方养殖,如房前屋后或废池塘。养殖池宽3米、深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并设对应进排水口以保证水体流动。池底铺设石块和树枝,池内添加水草供遮阴和食用,同时投放田螺或螺蛳作为水蛭的栖息物。

关于夏季人工养殖水蛭,以及夏季人工养殖水蛭怎么样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