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稻田蟹的养殖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稻蟹养殖技术,以及稻田蟹的养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怎样在稻田里养蟹?

如劳力充足,可优先考虑人工除草,特别是在放蟹苗前进行一次人工除稗,将超出水面的杂草除掉。剩余未除尽的杂草可作为河蟹的饵料,既利用了资源,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注意用药时机:在稻田养蟹模式下,应特别注意用药时机,避免在河蟹敏感期或活动高峰期使用农药。

培育蟹种的稻田应先肥水再放苗,放苗后每天投豆浆或熟蛋黄浆,并泼洒均匀。一周后改喂糊状饲料,如豆饼糊、菜籽饼糊、麦糊等。可投喂螺蚌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多次。 日常管理:巡田检查,早、晚各一次,主要检查防逃、摄食、水质变化、蜕壳及残饵情况。每月施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

 稻田蟹的养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稻田养蟹需要密切关注水质控制,以确保螃蟹健康生长。水质管理的关键在于保持适当的水位和定期换水。正常情况下,稻田水位应保持在畦面以上5至10厘米,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高温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因此需要频繁换水。换水时,应***取边排边灌的方式,确保水位稳定,同时温差不超过3°C。

选择水源无污染、排灌水方便、保水能力强、田埂不漏水的田块作为养蟹稻田。养殖田改造:挖环形蟹沟:在离田埂3米左右处挖宽2米4米、深1米5米的环形蟹沟,坡度45度。做畦沟:中部田块做畦沟,宽55厘米75厘米,深35厘米45厘米。挖暂养池:田边挖深5米、面积150平方米的暂养池。

稻田养螃蟹的正确方法?

1、稻田选择:选择适合养殖螃蟹的稻田,通常选用水质清澈、有丰富水源和水草的稻田。塘堤建设:修筑稻田边缘的塘堤,确保稻田内外的水流分隔开来,以防止螃蟹逃逸。水位调节:根据螃蟹的喜好和需求,调节稻田的水位。通常在收割稻谷后,降低水位,留出足够的水深供螃蟹生活。

 稻田蟹的养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稻田河蟹的养殖方法如下:选稻田:选择水源无污染、排灌水方便、保水能力强、田埂不漏水的田块作为养蟹稻田。养殖田改造:挖环形蟹沟:在离田埂3米左右处挖宽2米4米、深1米5米的环形蟹沟,坡度45度。做畦沟:中部田块做畦沟,宽55厘米75厘米,深35厘米45厘米。

3、其次,防逃设施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螃蟹具有极强的逃跑能力,因此必须在稻田四周设置防逃设施。一般的做法是在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水泥板、砖瓦等材料建一围墙,墙的高度在50厘米以上,并确保光滑,使螃蟹无法攀爬。同时,进排水口也要用铁丝网或密眼网封好,防止螃蟹从进排水口逃跑。

4、稻田蟹养殖方法:稻田的选择 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5-2m,沟深lm,呈”田“字形。

稻田蟹的养殖技术

1、水体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换水一般选择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时进行,3-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厘米左右深。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在蟹蜕壳期间,要增加水体钙离子含量,一般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l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泼洒一次,以利稻田蟹健康生长。

2、为了提升稻田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幼蟹存活率,扣蟹的培育至关重要。通常***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清澈、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且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水深不超过2米,东西向的池塘有利于阳光照射。

3、进出水口也要装防逃棚。在距田埂3米开挖环沟,养蟹苗、蟹种的环沟宽1米、深0.8米就可。养成蟹环沟宽2-3米、深1米。田中间也要开沟、开溜(蟹塘)。沟宽50-60厘米、深50厘米,养成蟹可加宽到1米、深60厘米。 溜的面积8-10平方米、深1米。沟、溜约占稻田总面积的30%左右。

关于稻蟹养殖技术,以及稻田蟹的养殖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